冷作强化非调质钢的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2815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热模拟、金相、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等测试手段,针对8.8级螺栓用冷作强化非调质钢,研究了热变形及控冷工艺参数、碳含量、冷拔工艺及时效处理等对冷作强化非调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热模拟实验研究表明,实验钢在700~900℃温度范围内变形均可获得小于5μm的细小铁素体晶粒,且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和变形量的增大,铁素体晶粒细化效果更加明显。变形后的快速冷却同样有利于铁素体晶粒细化,并可抑制带状珠光体的形成,有利于获得退化的珠光体,从而可获得良好的冷变形性。 实验钢D在冷拔减面率γ为30%时,冷拔材进行压缩实验时其压缩真应力达到谷值,这是鲍辛格效应与加工硬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在γ为30%时,鲍辛格效应最大,导致压缩真应力降低;γ超过30%后,应变硬化指数n有所提高,导致压缩真应力增加。因此,最佳的γ应该在保证强度的条件下选取鲍辛格效应较大,而n没有明显增大的阶段。 未冷变形的热轧材经时效处理后强度基本不变,而冷变形后再经时效处理,钢的强度提高约40~50MPa。 降低钢中碳含量,相应增加铁素体含量,有剂于提高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提高临界压缩比,并降低冷镦变形抗力。在获得相同的强度水平下,所需的γ随碳含量增加而减小。不同碳含量的C、D、E钢的γ分别为15%、20%和25%时,钢的抗拉强度可达到800MPa以上,满足8.8级高强度螺栓的要求。最佳减面率受碳含量的影响,即随着碳含量的降低,压缩真应力降低的幅度变大,且开始下降所需的减面率γc降低。
其他文献
钛酸钡系列的铁电陶瓷由于其特殊的钙钛矿结构(ABO3)而具有了极高的介电常数、较低的烧结温度和相变温度、小的介电常数随温度变化率等优良特性。在其B位上引入一些杂质离子将
镍包石墨复合粒子兼具石墨和镍的优良性质,在电磁屏蔽、催化、通讯和军事工业等领域有重要应用。然而,现有的镍包石墨复合粒子存在壳层不致密、形貌不可控等问题,这限制了其在电磁屏蔽和催化领域中的应用。为此,本学位论文提出一种基于静电吸附作用在石墨粒子表面控制成核位点数的方法,进而通过简单调控反应动力学制备具有不同形貌镍壳层的镍包石墨复合粒子。研究了镍包石墨复合粒子中镍壳层的致密度和形貌的控制方法及其对电磁
透明导电薄膜兼具透光性和导电性,在非常多的领域得到了应用。其中在太阳能电池方面不仅可以作为基础材料增加光电转换效率,还能作为电极材料,通电后在电场力作用下除去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