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湿地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

来源 :大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ws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不易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水。大部分传统的渗滤液处理方法存在的主要不足是去除效果不稳定或建设和处理费用高。而人造湿地处理渗滤液的方法则具有去除效果稳定,抗污染负荷冲击能力强及建设和处理费用低等优点。但目前该技术还不完善,处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进一步系统的对人造湿地处理垃圾渗滤液技术进行研究意义重大。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为(1)通过对植物和土壤主要特性及植物-土壤间相互作用进行研究,选择有效的湿地植物。(2)建设并利用人造湿地处理高浓度垃圾渗滤液,采用点源滴灌法和沟灌法研究渗液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1)芦苇、酸模和艾草的覆盖度、地上(下)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其它植物。其根系对0.9~4.0mm粒径土壤具有显著的穿透疏松作用,对土壤碳和氮的吸收量显著高于其它植物的均值。芦苇是有效的湿地植物,野生酸模和艾草可在湿地附近保留一定数量。(2)原状土中产生了明显优先流,而筛分土则保持稳定渗流特性。渗滤液在原状土中的水力停留时间和累积量明显低于筛分土。湿润锋的位移和速度与时间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3)点源滴灌法:采用减小污染负荷及出水回流的方式能有效提高污染物去除效果。此法对渗滤液中COD和SS的去除率分别为43.6~63.3和49.6~67.3%。(4)沟灌法:当灌入水量相同时,清水的平均水力负荷和停留时间分别为1450m3/(ha·d)和23.3小时;渗滤液的平均水力负荷和停留时间分别为1700m3/(ha·d)和19.9小时。此法对渗滤液中COD、TOC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0.4、70.1和30.2%。本研究中人造湿地对高浓度垃圾渗滤液中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较稳定,但对TN的去除效果较差。因此,对于这方面的不足还有待于今后更加深入的研究。
其他文献
经过多年的秘书工作实践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分别从理论水平、道德修养、政策水平、语言文字功底、保密意识、“复合型”知识结构、辅助决策与管理等六个方面 ,论述现代秘
该文综述了常见的国内外不同寄主园林植物真菌性叶斑病的研究现状,举例说明常见不同寄主叶斑病的病原物病叶特征、孢子形态,分析了该病的发病原因,提出了防治叶斑病的对策,为
礼仪教育作为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重要内容和企业形象的主要附着点,是加强铁路企业服务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铁路服务文化建设必须大力提升服务理念与服务品质,同时与弘扬本
本文主要研究了2018年出台的网络流行语的翻译,旨在探索通过哪些背景资料翻译这些流行语,才能达到严复先生所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明初期的龙纹继承了宋元以来的风格,龙的造型以侧身为主,龙嘴紧闭,鬃毛上扬,身体修长,四肢有力,给人以威严大气、稳重肃穆之感。明中叶,王朝经过前期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相
期刊
一个在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的研究团队证实.数种抗抑郁症药物可能会增加心脏节律紊乱(心律失常)潜在危险的风险。通过仔细检查超过38.000名服用11种不同类型抗抑郁症药物患者
以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文化工业"理论为发端,以实证和比较方法,研究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分化、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分析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变
黄瓜棒孢叶斑病(cucumber target leaf spot),由多主棒孢霉[Corynesporacassiicola(Berk.&Curt.)Wei]引起,是我国近几年流行的一种新兴黄瓜叶部病害。目前国内外对该病的研究主要着
人类悲剧性命运无处不在,在其来临时是甘于沉沦,还是追求超越?许春樵的长篇小说《放下武器》和《男人立正》恰好从这两个方面具体诠释了小说主人公面对悲剧人生的不同选择,两
概述了LIMS系统的管理功能,并以LIMS在淮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水质分析为例,介绍LIMS系统在水质分析过程中的应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