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旨在观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中使用异氟烷、丙泊酚、利多卡因合用丙泊酚对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的影响;并探讨脑氧代谢、血清S-100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POCD的发病关系。研究对OPCABG患者,术中应用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及联合应用利多卡因和丙泊酚能否减少患者POCD的发生率,拟为OPCABG术采取药物脑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无明显肝肾功能障碍、排除有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史、择期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45例,年龄(75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3组(n=15):异氟烷组(Ⅰ组)、丙泊酚组(Ⅱ组)、利多卡因—丙泊酚组(Ⅲ组)。采用美国ECA的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所推荐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第7天评价患者神经精神功能状况;并于麻醉诱导后经右侧颈内静脉逆行置管于颈内静脉球部,分别于切皮前、关胸时,术后6h和术后24h于颈内静脉球部抽取血样5ml,检测血清S-100蛋白、NSE水平;并于同期检测桡动脉血气,测定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值,并依据Fick公式计算出动脉血氧含量(CaO2),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脑动—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O2)及脑氧摄取率(CEO2)等指标。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三组患者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在术前、术中、术后主要血流动力学指标也无明显差异。应用MMSE工具,对POCD未检测出阳性结果,三组患者于术前1天和术后第7天神经精神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三组患者随着手术开始SjvO2均一过性下降,Ca-jvO2和CEO2呈升高趋势,但此种变化组内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逐渐恢复,至术后24h基本达到基础水平;术后24h时点上,Ⅲ组的SjvO2值明显高于同时点Ⅰ组(P<0.05),且Ca-jvO2、CEO2明显低于Ⅰ组(P<0.05);另外Ⅲ组在此时点Ca-jvO2水平明显低于同期的Ⅱ组(P<0.05)。手术开始前患者颈内静脉血中S-100蛋白和NSE含量均在正常值水平;随着手术开始渐进性升高;至关胸时血清S-100蛋白水平三组的绝对值较基础值均显著增加(P<0.05);但Ⅱ、Ⅲ组术后6h即恢复到基础水平(与基础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并与Ⅰ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其下降的幅度明显快于Ⅰ组;而血清NSE浓度在手术结束时三组均显著性高于术前基础水平;至术后6h,NSE水平在Ⅲ组较Ⅰ组明显降低(P<0.05);至术后24h血清S-100蛋白和NSE已基本恢复到基础水平。结论:本试验OPCABG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POCD表现;围术期各观察时点的血清S-100蛋白和NSE水平值波动在一较低水平,且对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比较小;可见OPCABG对患者术后精神神经功能影响不大,对脑组织的损伤相对比较轻微。与传统的吸入麻醉比较,术中靶控静脉输注丙泊酚或利多卡因联合丙泊酚能有效降低脑氧耗,对OPCABG后早期脑氧供需障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更快地降低术中升高的血S-100蛋白和NSE浓度,起到一定脑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