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行业一直都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中流砥柱,银行又一直在金融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自从2005年交通银行在香港上市以来,我国大型商业银行陆陆续续都已成功上市,这奠定了我国银行业的一个新的里程碑。2006年我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继而引发了欧债危机,使得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内银行竞争日益激烈,国外银行业纷至沓来与我国银行分一杯羹,内忧外患情况不容小觑。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问题也一直为国内学者所重视,效率衡量的是企业投入产出的情况,是衡量企业机构投入一定的资源后,实现的产出水平,效率的高低体现了银行企业的竞争力水平。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采用非参数方法中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及由传统的DEA模型衍生出来的超效率DEA、两阶段DEA、三阶段DEA等模型对银行效率进行测度。除了三阶段DEA模型,其他的DEA模型都没有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项对投入指标的影响。本文采用三阶段DEA模型来研究我国14家大型商业银行在2009-2014年间的效率情况。第一阶段仍然采取传统的DEA模型中的投入导向型的BCC模型,三个投入指标为固定资产、利息支出和员工人数,两个产出指标为存贷款总额和税前利润(利润总额)。由于第一阶段中样本数据受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因此在模型的第二阶段本文采取SFA参数模型,用以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对选取的投入值的影响。第二阶段中参考以往文献,选取的三个环境因素分别为设立年限、产权结构和分支机构数。最后再根据第二阶段的SFA回归结果,对原始投入值进行调整,带入第三阶段DEA模型中的BCC模型中。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通过第二阶段SFA模型剔除了三种环境因素后,调整后的投入值得出的第三阶段的结果,与第一阶段确实存在差异,第三阶段的效率结果普遍高于第一阶段。这说明了第二阶段SFA模型对投入项进行调整的必要性,在调整了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以后,得出的结果更能准确的代表目前银行的经营效率,帮助我国大型商业银行管理层根据银行具体情况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