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流动的“四力”动力要素及模型建构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x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学术劳动力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高校教师流动也愈发频繁。一方面,合理有序的教师流动作为一种社会建构,对于解构学术结构的固化,促进学术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无序的教师流动对于摧毁固有的学术结构,导致学术劳动力市场恶性竞争,削弱教师潜心向学的意志力也具有很强的破坏作用。因此,分析高校教师流动动力要素,科学解释高校教师流动的内在机制,促进高校教师流动政策的改进,防御“挖人大战”等无序流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推拉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历史分析法、文献研究法、政策文本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分析了高校教师流动动力要素,并建构了高校教师流动动力模型。高校教师流动动力因素复杂,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作用力是一个多种力量互相影响的函数,直接影响着教师流动意愿的形成和流动行为的发生。传统的推拉理论对于劳动力人口迁移的动因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对于解释高校教师流动行为缺乏适切性。高校教师作为高层次知识型人才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除了推力和拉力之外等正向作用力之外,还有粘力和斥力等阻碍教师流动的反向作用力。多重作用力导致了教师流动呈现出学术的无序漂移状态。在高校教师流动动力模型的观照下,教师流动呈现如下逻辑:高校教师流动本质上源于四类作用力的博弈与妥协;推拉力强度决定流动行为,粘斥力强度影响流动意愿;流动成本与流动净收益的结构对流动起决定性作用。从整个学术共同体的角度来看,流动维系了学术共同体的动态平衡,也促进了学术的交流和融合。在高校流动动力模型基础上,提出关于促进高校教师流动的若干思考。一是平衡“推拉因子”作用力,出台相关政策以规范高校的薪酬体系。同时,学校建立流动协商与补偿机制以降低教师流动带来的损失;二是加大“粘力因子”作用力,学校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优化院校组织环境并增强教师的组织归属感;三是减小“斥力因子”作用力,放宽教师流动的门槛;从教师个体而言,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增强在学术劳动力市场中流动的“筹码”,以促进学术共同体的繁荣。
其他文献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这一表述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创新发展指明了战略重点和方向。当下,筹资难筹资贵以及创新效率低下是新能源企业创新的最大
我国的不起诉制度作为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的重要手段,在促进案件分流、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不起诉制度从确立开始一直在不断变化,至今形成了五种类型,分别为法定不起诉、存疑不起诉、相对不起诉、附条件不起诉以及特殊情形下的不起诉。L省T区检察院是一个普通的基层检察院,其所在辖区面积38.82平方千米,总人口31.48万,该院近五年间没有进行任何试点工作,由此认为可以通
学位
目的探索简式太极拳训练对衰弱前期老年人的衰弱水平、运动能力、生活质量和抑郁的干预效果,为摸索出一种适合衰弱前期老年人的运动方式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依据。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8月在唐山市幸福花园社区和曙光楼社区筛查出的65例衰弱前期老年人,按照抽签法将两个社区分为了太极拳组和对照组,其中太极拳组32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取空白对照,研究结束后对其进行补偿训
以VisualC++开发3D射击类游戏为背景,介绍多线程和回调定时器技术及DirectSound的应用,最后阐述交互式三维视觉引擎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