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小说女性形象精神内涵及女性观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jhh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歌苓是目前最具影响力的海外华人女作家之一,其作品是中西文化冲突中的一种“她”写作,呈现出丰赡的思想内涵。本论文试图以海外华人文学和女性文学的交错视角,通过严歌苓笔下女性形象分析,揭示其背后隐藏着的精神内涵和女性观,力图以此探索女性新移民在中西文化冲突中的位置。本文分为三章,第一章分析严歌苓独特的阅历和作品中女性形象类型。文革和移民两种生活经历造就了严歌苓复杂的文化身份,使她对女性本质的思考有了新的角度。严歌苓以此为背景讲述了一系列华裔女性的生存故事,塑造了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第二章从三个层面揭示女性形象背后蕴含的精神内涵。严歌苓笔下的女性有强大的生存力量,在恶劣的环境中,面对生存与尊严的矛盾顽强而柔韧地挣扎。而这个求生的过程中严歌苓更注重表现人性之中的美好品质:她以善良对抗着现实中女性被异化,以爱情的名义拯救败落中的人性。严歌苓用小说的形式为女性描绘了一幅浑然天成的理想生存状态。第三章分析严歌苓所表达的女性观:女性应该以一种本能力量与男性平等生存,女性和男性都是第一性。理想的女人不是作为取悦于男性的一种人,她本身也是一个被取悦的人。这种女性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鱼”哲学的再现。它的形成不得不追溯到严歌苓的海外华人移民身份。作为一位生活于西方社会的“边缘人”,严歌苓选择了以书写为手段恢复和树立自我形象。
其他文献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日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比较与借鉴进行了介绍和论述。第一部分,引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动机、资料的分类整理与现状研究、研究范围与研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手持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PDA等)的大量普及,移动商务应运而生,并已成为传统电子商务新的发展方向。而支付作为商务活动中的
家庭教育,对人产生的是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影响。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说:“家庭教育,给孩子深入骨髓的影响,是任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永远代替不了的”。家庭教育的实施主体是父母
传统手工艺在我国有几千年的辉煌历史,而到了近代以至于新中国成立以后,总体的发展趋势却是渐渐走向低迷、衰弱。本文主要以漆艺发展为例,分析漆艺乃至手工艺发展走向衰弱的
余华是先锋小说的领军人物,他的创作风格大致经历过一次明显的变化:即由1986—1992年的先锋叙事转变为1992—1995年之后的现实叙事和民间叙事。伴随着这个转变,余华从热衷于玄幻
随着我国传媒业的迅速发展和公众法制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近年来,新闻纠纷、新闻官司不断增多,新闻媒体与公众的矛盾冲突日益明显。在我国新闻法未能及时出台的情况下,如何
对啤酒酵母S-1产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及提取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啤酒酵母菌株S-1产胞外多糖最佳培养条件为:最佳碳源为葡萄糖,其最佳浓度4%;培养基初始pH5.0;
英国的报业自律机制是世界的榜样。英国报业自律组织PCC的十六年也是英国自律运动逐步开展并成熟的十六年。正是由于有PCC的存在,英国新闻界自身要求新闻自由的呼声和社会要求
学界关于“新闻媚俗”的研究已有不少,也提出了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观点和解决办法,但是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关于“新闻媚俗”现象的系统研究。本文打算在这方面作一些尝试,希望
本文主要运用社会学理论探讨了在北京西部郊区城市化过程中,城中村中农民生计方式的转变。本文首先回顾了历史上北京郊区人口的职业构成,尤其是北京西部近郊区。接着描述了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