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与开放McKeown食管切除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评价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tWoolf_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微创与开放Mc Keown食管切除术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及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09月—2021年11月在我院接受食管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微创组(MIE组)和开放组(OE组),MIE组患者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切除颈部食管胃吻合术,OE组行右胸上腹切口食管切除颈部食管胃吻合术,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d)、术中出血量(ml)、淋巴结清扫数目(个)、术后24h胸腔引流量(ml)、胸管留置时间(d)、首次下床活动时间(d)、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喉返神经麻痹、乳糜胸、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d)、术后1月肺功能[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术后第1、5天免疫功能[肿瘤坏死因子-α(mg/ml)、白细胞介素-6(pg/ml)]、术后第1、5天应激反应指标[白细胞计数(10~9/L)和C反应蛋白(mg/L)、皮质醇(nmol/L)],采用生活质量问卷核心量表(QLQ-C30)、食管癌专用量表(QLQ-OES18)和医院焦虑与抑郁量表(HADS)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术后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胸腔引流量、胸管留置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瘘、喉返神经麻痹、乳糜胸、切口感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术后1月肺功能:VC%、FVC%、FEV%、FEV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术后第1天和第5天TNF-α、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指标:术后第1天WBC、CRP、皮质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WBC、CRP、皮质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两组患者QOL-C30评分:术前1周各项功能评分及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和术后3月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领域和疲劳、疼痛、气促症状领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两组患者QOL-OES18评分:术前1周各项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和术后3月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两组患者HADS评分:术前1周和术后1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Mckeown食管切除术与开放Mckeown食管切除术比较,对机体和肺功能的损伤小、肺部感染发生率低、恢复快,在术后短期生活质量方面,微创手术也明显优于开放手术。
其他文献
目的:收集MSCs衍生的外泌体治疗脓毒症肺损伤动物模型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Meta分析,分析MSCs来源外泌体对脓毒症肺损伤的治疗效果,为其在动物模型中的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结合研究主题制定合理检索式,根据检索式运用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VIP、CNKI),将检索所得文献录入End Note X9文献管理软件。初步筛查中剔除
学位
目的:系统评价肺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防治肺癌术后肺部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收集与肺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及横断面研究。检索时限2012年1
学位
目的:通过构建造影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I-AKI)大鼠模型和细胞模型,探讨IMD对CI-AKI的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本研究构建Iohexol干预的HUVEC作为体外损伤模型,通过CCK8、流式细胞术、ELISA、Western blot等方法比较Iohexol对HUVEC损伤可能的机制;构建CI-AKI大鼠模型,使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免疫荧光、WB及透射电镜对比IMD干预后大鼠肾小管
学位
目的:探讨复发性宫颈癌中PD-L1表达、MMR状态在复发标本与原发标本中吻合率的高低,从而明确是否可以用原发标本的PD-L1表达、MMR状态代替复发标本的PD-L1表达、MMR状态,用以解决复发患者很难取到做免疫标志物检测的标本的临床问题。方法:本研究属于回顾性研究,共收集了山西省肿瘤医院194例(2006.1.1-2021.12.30)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的原发标本与配对复发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学位
目的:宫颈癌系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宫颈癌的发生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的复杂过程,除与HR-HPV持续性感染外,免疫功能异常也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一个重要机制。目前有学者认为T淋巴细胞可以反映机体的免疫功能和疾病的发展程度。此外,维生素D(VD)作为一种常见的营养素,其缺乏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VD通过与维生素D受体(VDR)结合,在体内发挥调节免疫系统等多种生物学
学位
目的:分析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阴道菌群特征及其与绒毛组织的慢性低度炎症状态,为RSA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山西省妇幼保健院的20名不明原因RSA患者(RSA组)和20名正常早孕人工流产者(对照组)阴道分泌物及绒毛组织,采用16S r 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两组阴道菌群的差异,采用免疫组化
学位
目的:分析PAI-1、MTHFR C677T和A1298C基因多态性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医师对自然流产患者的诊断思路,减少过度检查。方法:本研究根据研究对象自然流产次数分为1次自然流产组(55例)、2次自然流产组(40例)和≥3次自然流产组(29例),将1次自然流产组和2次自然流产组编为1-2次自然流产组,将2次自然流产组和≥3次自然流产组编为≥2次自然流产组,再将1次自然流产组根据有无分
学位
目的:通过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胱硫醚-β合成酶(cystathionine beta-synthase,CBS)、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的相关性,为改善PCOS患者中胰岛素
学位
目的:检测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浓度,探讨MPO水平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山西省汾阳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因胸痛或胸闷症状住院并且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
学位
目的:探讨CAMI-NSTEMI(china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for 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CAMI-NSTEMI)评分联合高敏肌钙蛋白T(high-sensitivity troponin T,hs-c Tn T)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non-ST segment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