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农药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不仅能够防治病虫害,保障农产品的产量,还能够减少劳动力的投入。农户作为我国农业社会的微观主体,他们的生产决策行为对我国农产品的安全生产起到直接的影响,由于农药在生产中的巨大作用,我国农业生产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越来越依赖于化学农药的施用,甚至不合理的增加农药的施用量。而作为日常生活的必须食品,蔬菜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不仅缓解了地区间蔬菜供需不平衡等问题,还为农民增加收入带来了巨大贡献。但正是因为设施蔬菜种植条件更容易发生病虫害,所以许多设施蔬菜在种植过程中不得不利用相对更多的农药。因此,梳理设施蔬菜种植户在生产过程中施药行为的现状特征,判断菜农在种植过程中是否存在决策偏差行为,分析影响菜农施药选择行为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优化菜农种植过程中施药决策行为的政策组合,对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提高蔬菜供给质量、推进农产品安全生产和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文以设施菜椒种植户在生产过程中的农药施用决策行为为例,对菜农的生产决策行为、农药边际生产率概念进行充分界定,全面梳理了菜农在生产决策中的成本收益现状、农户的农药边际生产率以及农户在农药施用决策行为影响因素等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并依据农业生产者行为计划理论、利润最大化理论、风险规避理论等,以中国河北省张家口市256个设施菜椒种植户为样本,系统描述了样本菜农农药施用行为等现状特征。通过引入标准C-D生产函数、Exponential分布以及Weibull分布的损害控制模型(Damage Control Model),测算了菜农的农药边际生产率,得以判断菜农是否存在过量施用农药的行为。并以此为基础,应用Probit回归模型与OLS回归模型进一步探讨影响菜农农药施用行为的显著因素。 本研究发现,通过标准C-D生产函数以及损害控制模型测算的菜农农药边际生产率均接近于0,这表明样本地区菜农存在过量施用农药的行为。将影响菜农过量施用农药的行为分为三大类,即菜农个体特征因素、政府或组织因素、菜农对农药认知因素,通过分析得知,参加过农药施用方面的培训、接受政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加入蔬菜专业合作社、考虑安全间隔期、了解国家禁止使用农药类型及认为大量施用农药会对环境有影响的菜农,其出现过量施用农药的行为的可能性越小,但风险厌恶程度越高的菜农则存在较大的可能性。据此,本文提出提升农户绿色防控意识、利用好农业保险与农业补贴、大力推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强化政府监管与信息共享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