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肥胖和超重已成为一项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膳食纤维作为一种营养素,在预防和治疗肥胖中的应用已经引起学界广泛的关注。此外,许多研究成果表明,肠道菌群与糖脂代谢存在密切联系,膳食纤维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结构,进而缓解甚至治疗糖脂代谢紊乱引发的疾病。谷物杂粮是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强调谷类为主,建议经常吃一些粗粮、杂粮和全谷类食物,可见杂粮是人们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杂粮膳食纤维防治肥胖的研究大多是对某一种杂粮进行探讨,但不同杂粮膳食纤维之间的效果是否有差异,尚未见报道。本课题选择大麦、燕麦、苦荞和藜麦4种常见杂粮,参照国标中酶解法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SDF),比较它们在成分和结构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构建高脂饮食诱导的单纯性肥胖小鼠模型,同时给予杂粮SDF灌胃干预9周,系统分析比较不同杂粮SDF对肥胖小鼠各项生理指标的改善作用以及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
(1)分析比较4种杂粮SDF在组成和结构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采用紫外光谱、离子色谱、液相色谱(LC)等技术,对杂粮SDF的基本成分、单糖组成、分子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室制备的4种杂粮SDF主要成分为中性糖和糖醛酸,含有少量难以除尽的淀粉以及极少量的蛋白质,说明杂粮SDF的主要成分为非淀粉多糖。进一步的离子色谱分析表明,含量最高的单糖组分为葡萄糖,因为杂粮SDF中含有大量β-葡聚糖。此外,还含有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和葡萄糖醛酸,不同杂粮SDF的单糖组成差异较大。GPC分析表明,大麦和燕麦SDF的分子量分布比较相似,苦荞和藜麦SDF的分子量分布比较相似。这4种杂粮SDF在组成和结构上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因此,在生理活性方面,除了具备杂粮膳食纤维的通性以外,还具有不同方面或同一方面不同程度的活性功能。
(2)探究4种杂粮SDF对肥胖小鼠基本生理指标的改善作用。通过高脂饲料构建肥胖小鼠模型,同时给予杂粮SDF灌胃干预,分析不同杂粮SDF对小鼠体重、肝脏、脂肪、血糖、血脂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麦、燕麦、苦荞和藜麦SDF均可以明显抑制小鼠体重增长,降低肝脏指数和脂体比,缓解肝脏脂肪性病变,预防脂肪组织堆积,维持空腹血糖平衡,降低血糖和血脂,对肥胖小鼠各项生理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并且不同的杂粮SDF对不同生理指标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善效果。
(3)探究4种杂粮SDF对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采集各组小鼠第9周的结肠粪便,通过DNA提取、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目的条带回收、高通量测序等方法,分析不同杂粮SDF对小鼠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麦、燕麦、苦荞和藜麦SDF均能提高肥胖小鼠肠道菌群Sobs指数、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各组小鼠肠道菌群在门、科、属水平上的群落组成均有明显差异。在门水平上,杂粮SDF能使肥胖小鼠Bacteroidetes、Verrucomicrobia丰度上调,使Firmicutes、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丰度下调,群落结构趋近于正常小鼠。在属水平上,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差异更加复杂,不同来源的杂粮SDF对肠道中不同的菌属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因此,对肥胖小鼠也体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系统比较了4种杂粮SDF的组成差异,通过构建肥胖动物模型,同时给予杂粮SDF干预,对不同杂粮SDF的改善肥胖体征、调节肠道菌群作用进行比较分析。总体来看,杂粮SDF通过促进有益菌的增殖,抑制有害菌的增殖,来改善肠道环境,调节肠道菌群组成,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缓解肥胖症状。并且不同杂粮SDF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干预作用。以上结果可以为人们的日常饮食提供科学依据,针对不同程度不同症状的肥胖人群筛选出更适合的杂粮,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杂粮食品来防治肥胖。
(1)分析比较4种杂粮SDF在组成和结构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采用紫外光谱、离子色谱、液相色谱(LC)等技术,对杂粮SDF的基本成分、单糖组成、分子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室制备的4种杂粮SDF主要成分为中性糖和糖醛酸,含有少量难以除尽的淀粉以及极少量的蛋白质,说明杂粮SDF的主要成分为非淀粉多糖。进一步的离子色谱分析表明,含量最高的单糖组分为葡萄糖,因为杂粮SDF中含有大量β-葡聚糖。此外,还含有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和葡萄糖醛酸,不同杂粮SDF的单糖组成差异较大。GPC分析表明,大麦和燕麦SDF的分子量分布比较相似,苦荞和藜麦SDF的分子量分布比较相似。这4种杂粮SDF在组成和结构上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因此,在生理活性方面,除了具备杂粮膳食纤维的通性以外,还具有不同方面或同一方面不同程度的活性功能。
(2)探究4种杂粮SDF对肥胖小鼠基本生理指标的改善作用。通过高脂饲料构建肥胖小鼠模型,同时给予杂粮SDF灌胃干预,分析不同杂粮SDF对小鼠体重、肝脏、脂肪、血糖、血脂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麦、燕麦、苦荞和藜麦SDF均可以明显抑制小鼠体重增长,降低肝脏指数和脂体比,缓解肝脏脂肪性病变,预防脂肪组织堆积,维持空腹血糖平衡,降低血糖和血脂,对肥胖小鼠各项生理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并且不同的杂粮SDF对不同生理指标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善效果。
(3)探究4种杂粮SDF对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采集各组小鼠第9周的结肠粪便,通过DNA提取、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目的条带回收、高通量测序等方法,分析不同杂粮SDF对小鼠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麦、燕麦、苦荞和藜麦SDF均能提高肥胖小鼠肠道菌群Sobs指数、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各组小鼠肠道菌群在门、科、属水平上的群落组成均有明显差异。在门水平上,杂粮SDF能使肥胖小鼠Bacteroidetes、Verrucomicrobia丰度上调,使Firmicutes、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丰度下调,群落结构趋近于正常小鼠。在属水平上,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的组成差异更加复杂,不同来源的杂粮SDF对肠道中不同的菌属表现出不同的作用,因此,对肥胖小鼠也体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系统比较了4种杂粮SDF的组成差异,通过构建肥胖动物模型,同时给予杂粮SDF干预,对不同杂粮SDF的改善肥胖体征、调节肠道菌群作用进行比较分析。总体来看,杂粮SDF通过促进有益菌的增殖,抑制有害菌的增殖,来改善肠道环境,调节肠道菌群组成,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缓解肥胖症状。并且不同杂粮SDF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干预作用。以上结果可以为人们的日常饮食提供科学依据,针对不同程度不同症状的肥胖人群筛选出更适合的杂粮,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杂粮食品来防治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