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HC上ATLAS探测器收集的13TeV质子与质子对撞数据寻找异味双轻子衰变的重中性粒子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104740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Higgs玻色子发现以后,标准模型的理论已经趋于完善,寻找超越标准模型之外的新物理成为当今粒子物理的主要课题之一。在标准模型中,所有衰变过程必须遵循轻子数守恒。任何轻子数不守恒的过程都意味着新物理的存在。中微子振荡实验表明:不带电轻子可以参与轻子数不守恒的过程,因此,本论文基于LHC上的ATLAS实验,通过qq→X→eμ/e(Τ)-/μ(Τ)过程,探寻了带电轻子发生轻子数不守恒过程的可能性,并以此作为寻找新物理的探针。该过程的特点包括:1.末态简单,只包含两个异味轻子,有助于压制标准模型本底,提升可能存在新物理的信噪比;2.模型中末态轻子来自于重的中性共振粒子,其不变质量可重建(对于含(Τ)末态,利用共线近似仍可较好的重建),极利于新物理信号的寻找。本论文使用的数据为ATLAS探测器2015及2016年收集的13TeV积分亮度为36.1fb-1的对撞数据。分析中使用了三种可能的新物理模型,分别是超对称标量粒子(v)(Τ)模型,连续标准模型(MSSM)中的矢量粒子Z模型和张量粒子量子黑洞模型。本分析没有发现明显的新物理信号超出。因此对假定的三个新物理模型中中性粒子的质量设定了一个具有95%置信度的下限,对其产生截面设定了一个具有95%置信度的上限。
其他文献
不同于三维体材料中的宏观热输运性质,低维体系中存在反常热传导现象,从微观动力学角度解释其物理机制成为近年来凝聚态物理的研究热点之一。尽管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完备的理论描述低维体系中的热输运性质,但所发现的一些新奇的现象,如热整流效应、负微分热阻等,为声子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研究成果表明,人们可以在设计的声子器件中调控声子,如同电路中调控电子一样。因此,设计和制备具有不同功能的声子器件已成为近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红外下转换材料的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在第2章到第4章中进行论述。第二部分是关于LED荧光粉材料的研究,主要的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新一代非易失性存储器提出了更大存储密度,器件尺寸更小化,更快读/写速度等新要求。自从20世纪60年代氧化物薄膜电阻开关特性发现至今,基于金属-绝缘体
在高纯N2/Ar气氛中,利用反应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在SiO2/Si基底上沉积了Ta-N、Cu/Ta/Ta-N及Cu/Ti/Ta-N薄膜,研究了不同制备工艺对Ta-N薄膜晶体结构、表面形貌、电学性能及化学组分
纳米材料是近几十年来科学研究的一大热点。纳米材料是指由极细晶粒组成、特征维度尺寸在纳米量级(1~100nm)的固体材料。由于这种材料的尺度处于原子簇和宏观物体的交接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