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老龄化在全世界迅速蔓延,老年心理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孤独感是指由于一个人现有的亲密关系、人际交往融合活动无法达到所期望的水平,因而体验到不愉悦的感受。它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是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状态和晚年生活品质的核心要素之一。充分了解老年人孤独感的现实情况及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有利于真正把握现阶段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特点和相关需要,为有关部门统筹制定应对老年孤独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基础支撑。本文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调查对象为调查期内年满6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利用抽样调查和面访,全面把握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主要内容包括:老人的家庭情况、经济水平、健康状态、医疗护理、精神文化生活等九大模块信息。本次研究的数据来自全国第四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所选省份为山东,总样本量为17669个,使用EXCEL、SPSS21.0处理数据库,做量化分析,利用有序回归等方法对老年人孤独感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探讨。剖析老年人孤独感的水平;老年人孤独感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经济状况、文化生活等变量上的差异;以及个体、家庭、经济社会等不同维度对老年人孤独感影响力的稳定性。得到如下研究结果:(1)老年人总体的孤独感程度并不高,但依旧是一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注意与重视。(2)老年人孤独感水平在性别、年龄、城乡、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子女情况、居住方式、家庭重大支出决策权、文娱活动、住房条件等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民族上的差异不显著。并且不信仰宗教的老年人,其孤独感水平比信仰宗教的老年人低。(3)通过多因素有序回归分析,在控制其它变量的情况下,个人层面的变量对老年人孤独感水平的解释力并不明显。家庭及经济社会层面的因素对老年人孤独感的影响非常显著,具有很好的解释力和预测性。由上述研究结果,本文认为,改变老年人的孤独状态、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对个体而言,老年人应该注意饮食和适度运动,提升身体抵抗力。从家庭来说,家人的陪伴、儿女的照顾、平等民主的家庭氛围是减轻老年人孤独感的重要举措。在社会方面,政府应致力于改善老年人的福利待遇,提高医疗保健服务,增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加大咨询服务力度,减少老年人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