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流电位法在电位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对建立在新型电化学检测系统上的零流电位法进行了研究,探讨其检测性能与能斯特响应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将其应用于电位滴定及DNA杂交检测之中,为零流电位法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本研究已取得以下几项成果:  (1)在新型电化学检测系统中,施加线性扫描电位,记录I-E(电流-电位)曲线。将I-E曲线上电流为零时的外加电位定义为零流电位,将检测零流电位的电位分析方法称之为零流电位法。利用一系列不同混合比例的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考察了零流电位法的性能。结果表明:与开路电位法比较,零流电位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以及能斯特响应的性能;同时,该方法表现出良好的重现性和精密度。  (2)首次探讨了零流电位法在电位滴定中的检测原理及应用,通过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以及配位滴定四大滴定的考察,探明了零流电位法在电位滴定中的适用性。实验结果表明:零流电位法可应用于四大滴定中,与常规电位滴定法比较,零流电位法的相对误差不大于0.59%,相同电极的滴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0.36%(n=5),5根电极的滴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0.48%。本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精密度和重现性。  (3)首次利用基于新型电化学检测系统的零流电位法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直接电化学DNA传感器。将固定了探针DNA的纳米金修饰铅笔芯电极串联在电化学工作站的工作电极和辅助电极之间,与参比电极共同构成了用于检测DNA杂交的新型DNA传感器。该传感器利用杂交前后的零流电位之差(△Ezcp)作为定性及定量分析DNA杂交的电化学信号。实验中以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钾溶液作为氧化还原探针,通过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表征了传感器的组装过程。将传感器应用于完全互补DNA序列的检测,线性范围为10nM~1μM,检出限为6.9nM,且表现出良好的重现性和选择性。该传感器制作简单且检测过程中不需要使用指示剂或标记物,为DNA传感器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DSC、X-ray、SEM等现代分析方法,研究了Ti-C-Al-Ni体系反应过程、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形貌和性能。探讨Ti-C-Al-Ni体系热力学以及成分、热爆温度等因素对产物组织形貌
本文总结了纳米材料的发展概况及现状、纳米材料的基本特征、纳米材料的应用、纳米粉体的制备方法、纳米ZnO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认为纳米粉体的制备研究是开展高性能材料
铝基复合材料作为新兴高强轻质材料,拥有较高的比刚度和比模量,在汽车和工程结构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甚至替代了钢和铸铁,但是由于其铸态晶界处容易发生颗粒的团聚现象,严重影响材料
本论文结合相关实验结果,并在已有计算的结果上进一步构造并计算了Ga N(0001)面上Ga空位缺陷对Ti O2分子、Sr O分子和Ba O分子的吸附。以及含有[10-10]和[11-20]两个方向缺陷
随着焊接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焊接机器人在空间焊缝的实际焊接当中应用极为广泛,比如管-管、管-球、管-板等相贯线的焊接,球罐的焊接,压力容器的焊接,石油平台导管架管道的焊接
1989年,Liu和Cohen在局域态密度近似下用赝势法计算从理论上预言了氮化碳的理想结构β-C_3N_4的硬度接近或超过金刚石的硬度。到目前为止,制备的样品多为非晶态,只有少数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晶相。尽管如此,研究表明,非晶态的CNx仍然具有高弹性、摩擦系数小、抗氧化、耐磨损、防腐蚀等优良性能。因而在国际上受到广泛的重视。本工作利用直流和射频磁控反应溅射法在硬质合金YG8以及Si(100)上沉积了
本研究以城市污水上升流式微好氧处理系统(upflow microaerobic sludge blanket reactor,UMSB)为实验对象,采用城市污水好氧系统(aerobic reactor,AR)作为对照,研究污染物去除水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经历了快速城市化进程,土地利用格局发生明显变化。惠州市作为珠江三角洲快速城市化的典型地区,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较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因此需要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意义在于不仅可以保证人们的饮食需要,还可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而发展农业经济更对我国
湖北省老河口市春雨苗木果品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姚凤君,通过40多年探索,在果树良种培育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先后引进试种国内外优良果树品种300多个,带头成立的春雨苗木果品专业合作社,助农脱贫增收,被果农们称为“姚隆平”;率先建成的全省砂梨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被列为国家梨产业体系唯一一家县级综合实验站。  潜心钻研林果苗木  姚凤君数十年来,潜心钻研果树栽培技术,从实践到普及,从普及到研究,从研究到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