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企业创新投入力度自然成为投资者关注重点,通过股价波动也能反映出投资者的偏好与公司的特质信息。在发达国家,其资本市场中对资源按不同用途进行分配,而在此过程中,创新对分配方式起到主要影响。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是否存在如此反馈机制,创新投入对股价超额收益的影响又是如何都值得研究。本文对企业创新投入在市场的表现展开了研究,首先,以技术创新理论、信号相关理论、市场有效理论和代理理论四个理论为基础,分析了A股上市公司的创新投入(研发支出)的现状,论述企业创新投入与企业在市场中表现的关系。本文选取2015年至2017年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将高创新投入和低创新投入企业分别作为处理组和控制组,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考察了企业创新投入在资本市场的反馈效应,发现高创新投入的公司超额收益低于低创新投入的公司,并且匹配后无法显著降低股价的波动性,因此,文章通过面板门限模型进一步探讨了在创新投入到达何种程度时有利于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超额收益,得出创新投入强度(创新投入/营业收入)小于门限值时,创新投入可以促进超额收益,在高门限组内不显著,进一步根据是否为国企进行分组,用同样的方法发现,国企和非国企的门限值不同,非国企的门限值比较高,两者同在较低门限组内,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在高门限组内不显著。针对本文得出的研究结果,本文从政府、投资者和企业的角度分别提出了建议,希望能给企业以创新活动的启示以及投资者做投资决策的建议,更加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