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指高校这一特殊的科研主体为了提高国民经济水平,将主要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科技成果经过基础研究、中试基地试验,再通过技术市场向企业生产转化的过程。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主要因素有高等院校、生产企业、政府部门和技术市场等。其中,高校是科技成果的发射源,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源泉和基础;生产企业是科技成果的需求方,是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与经济结合的落脚点;政府部门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调控系统,通过制定相应的推广计划、政策、法规,设置相应的机构,对科技成果的供应方、需求方、及中间媒介进行宏观调控,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技术市场是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的重要媒介,作为高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的纽带和桥梁,其发展的完善与否直接决定着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高校进行科技转化的最终目的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提高社会的生产力服务,但高校的科技成果只有转移到企业才能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实现“提供服务”和“联系社会”的目的。因此,高校科技成果只是间接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我国目前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并不尽如人意,主要是在宏观管理中科技创新链缺乏总体布局和规划、科研管理在学科和地域等方面布局不合理、科研项目竞争制度造成负担过重、国家财政投入不足;同时科技转化的组织架构缺乏人才物的有效结合;而我们的科技转化企业自身技术力量和二次开发能力也缺乏,对高新技术创新有一定的风险顾虑;以及我国科技转化政策落实力度较差和科技转化市场评价推广功能差等问题的存在。而美国作为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先行一步的发达国家,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如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政府职能的正确履行、成熟的中介组织以及强大的资本支持。借鉴美国的经验,加强我国的高校科技转化工作要从四个直接参与的影响因素入手:在高校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和培养建立科技转化的专职队伍;提高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承担风险能力;建议政府宏观管理部门职能的合理调控,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宏观管理,增强政府的风险管理和资金管理,增强政策保障;同时建立系统的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市场;同时在这些主要影响因素之间也需建立紧密的联系,以期共同推进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