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问题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难题,作为当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贫困是中国现如今发展面临的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仅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而且还作为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1]”。充分证明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山西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省,近年来全省上下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与问题,例如:部分贫困群众进取意识不强、内生脱贫动力不足、还有一些贫困群众因为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消磨了信心,选择了消极应对等。这些问题也是不少扶贫干部工作中的困惑,即如何帮助贫困人群破除这些思想困境,如果这些思想困境不破除,精准脱贫目标就不可能如期实现,甚至使已经取得的脱贫成绩“昙花一现”,已经摘掉“贫困帽”的贫困户再次陷入返贫的“漩涡”。所以,我们有必要针对山西省农村贫困人群的思想困境进行研究,并对这些困境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为我国的扶贫事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脱贫攻坚进程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本论文是按照从概念到理论、从现状到困境、从原因到对策的逻辑来建构的,共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以及研究的内容、方法与难点和创新点。第二部分在对最基本的概念进行界定后,紧接着通过调查问卷、走访等方式对山西省农村贫困人群的思想现状做了总体的调研和描述,即农村贫困人群的思想现状既有好的状况、苗头和迹象的一面,又有不足的一面,特别是在不同的贫困阶段有不同的思想困境及表现,具有两面性、阶段性的特点,之后对贫困人群的思想与脱贫工作的密切联系进行了相关概述研究,为后面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重点分析各个扶贫阶段贫困人群的思想困境及其困境产生的原因。这一部分主要从脱贫前期、脱贫中期和脱贫后期三个阶段具体分析贫困人群的思想困境是什么,并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其困境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提出破除贫困人群思想困境的综合对策,进而补齐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精神短板”,帮助贫困人群拔掉思想上的穷根。第五部分尤其阐述了预防返贫的机制。笔者认为扶贫工作不仅指帮助贫困人群摆脱贫困,还应该帮助贫困人群巩固脱贫的成果,建立长效的扶贫机制,如何解决脱贫人群的后顾之忧,让贫困人群不陷入返贫的“漩涡”,这部分内容是本论文着力要探讨的。本论文通过探讨山西省农村贫困人群的思想困境及其对策,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扶贫开发理论研究,进而为我国扶贫实践提供一定的经验,同时对扶贫工作进程的推进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