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与目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治愈率最高的一种亚型,预后良好,但往往早期死亡率高。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性研究描述初诊早期死亡的APL患者临床特点并分析医学干预相关影响,探索早期死亡原因及潜在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初诊APL住院患者共计146例,分为早期死亡组(ED)和非早期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治愈率最高的一种亚型,预后良好,但往往早期死亡率高。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性研究描述初诊早期死亡的APL患者临床特点并分析医学干预相关影响,探索早期死亡原因及潜在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初诊APL住院患者共计146例,分为早期死亡组(ED)和非早期死亡组(NED);2、记录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发病距就诊时间、是否存在基础病)、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初诊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指标、入院时是否存在DIC、入院至诱导过程中白细胞峰值及达峰时间、白细胞≥10×109/L累计时间、血小板<20×109/L累计时间、PT延长≥3s和(或)APTT延长≥10s累计时间、纤维蛋白原谷值及<1.5g/L累计时间)、融合基因及基因突变类型、附加染色体核型、医学干预措施(包括入院至开始诱导治疗时间、诱导过程中是否使用细胞毒类药物、细胞毒药物类型、蒽环类药物使用总量及单位体表面积用量、诱导治疗后粒缺累计时间、血浆、冷沉淀、纤维蛋白原等输注量及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等情况);3、分析早期死亡患者临床特点,探讨死亡原因;4、根据数据类型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非参数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P<0.05)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146例初治APL患者早期死亡率为11.64%(17/146),ED组中位年龄43.53岁(13岁~77岁),男:女=11:6,死亡原因包括:脑出血7例(41.18%),肺出血1例(5.89%),重症肺炎5例(29.41%),血流感染1例(5.89%),分化综合征2例(11.76%),急性左心衰1例(5.89%)。其中脑出血是APL早期死亡最主要原因。2、单因素分析提示ED组与NED组在初诊时WBC≥10×109/L、PLT及LDH水平、入院时是否存在DIC、白细胞峰值及达峰时间、PT延长≥3s和(或)APTT延长≥10s累计时间、血浆输注量、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多因素分析提示WBC≥10×109/L、高WBC峰值、高LDH是APL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院2017-2019年初诊APL患者的早期死亡率为11.64%,脑出血为最主要死亡原因;WBC≥10×109/L、高WBC峰值及高LDH是APL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构建基于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 T-cell lymphoma,ENKTL)的预后,并评估其预测
研究背景与目的:肺癌是全球主要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 ell Lung Cancer,NSCLC)作为肺癌典型的病理组织学类型之一,在原发性肺癌病例中诊断率超过85%。NSCLC常规的治疗方案主要采取以手术、化疗和放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但是因其具有高度侵袭性和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五年生存率尚未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尽管近几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出现较明显改善了肺
针对页岩气压裂返排液COD高,难以直接排放的问题,研究了臭氧氧化(O3)、超声氧化(US)和臭氧与超声联用氧化(O3+US)三种方式降低页岩气压裂返排液COD的效果。结果表明:O3+US因能产生更多的自由基而具有更好的降低COD效果。O3+US联用氧化返排液过程中,首先是臭氧直接氧化有机污染物生成醛酮等物质,然后再是自由基氧化降解,返排液颜色会出现特征变化。另外研究了水样pH、超声波功率、催化剂种
目的:探讨MRI影像特征和纹理分析技术在术前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c RCC)患者WHO/ISUP核分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09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cc RCC患者的术前肾脏MRI图像。根据WHO/ISUP分级系统,分为低级别组cc RCC 68例(Ⅰ级4例,Ⅱ级64例)和高级别组cc RCC 41例(Ⅲ级33例,Ⅳ级8例)。评价MR
【背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以骨髓浆细胞恶性增生为主的异质性疾病,约占血液肿瘤的10%,发病的中位年龄为75岁,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第二大血液恶性肿瘤。目前MM主要的治疗方法有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单克隆抗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CAR-T细胞输注治疗等。MM仍然不可治愈,大部分患者最终会发展为复发难治。CAR-T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特异性疗法,取得了很好的
目的:PDAC(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胰腺导管腺癌),是公认的高度恶性的肿瘤之一,五年总体生存率仅为9%。手术切除后的辅助化疗通常是治疗早期胰腺癌的首选方案。自从吉西他滨1997年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该药已经被广泛运用于胰腺癌的临床一线治疗,并开发了以吉西他滨为基础的多种联合治疗方案。近年来,尽管吉西他滨广泛使用,但其耐药进展的机制仍缺乏明确的解释。本研
目的:通过分析统计全息影像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治疗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患者资料,评估全息影像技术在治疗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疗效,为肾肿瘤患者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术前诊断为T1期肾肿瘤并均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的97例肾癌患者的案例资料。全部患者在术前均完成了全腹部CT检查,然后将二维的影像图像重建成3D模型,再将3D图像与
目的:重组蛋白A(Recombination protein A,RAD51)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在DNA双链断裂修复和维持端粒的稳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曾被认为是细胞对放射敏感性的主要决定因素。甲磺酸伊马替尼是一种相对特异性的酪氨酸激酶Bcr-Abl抑制剂,在治疗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中主要是通过抑制C-kit的持续性激活,导致下游P
目的:探究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儿童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后1年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研究HSCT对AL儿童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20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HSCT的33例AL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HSCT前和HSCT
背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规范化的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期。但在真实世界中因患者的依从性及自身经济原因,仅有部分患者规则化疗,仍有相当一部分不规则化疗。经过化疗后获得缓解有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大部分不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治疗选择对患者治疗预后的影响,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依据。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