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而区域技术创新效率和能力已经成为衡量区域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成分。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省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建设国家能源基地,从而形成了高投入、高强度、大规模、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技术创新效率的低下限制了山西省进一步扩大开放及积极参与竞争的能力,已经成为山西省经济结构调整最大的障碍。大中型工业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技术创新效率的提高对区域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竞争力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认清山西省技术创新效率的现状,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使山西从煤炭大省转变为以科技进步为依托的创新强省,已经成为目前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结合前人相关理论和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将技术创新的过程分解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分别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两阶段串联DEA模型进行效率测算,得到各个省域的技术研发、技术转化技术创新效率值,并将山西省的测度结果与全国平均水平及中部六省之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2009-2013年间山西省技术研发阶段的效率平均值为0.360,技术转化阶段的效率平均值为0.508,均处于全国靠后位置,属于粗放式低效率创新的状态,大中型工业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中表现出了“低研发、低转化”的特点,两阶段的技术创新效率亟待提高。(2)技术转化阶段效率的低下是引起山西省技术创新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如何能够有效提高技术转化阶段人力、物力投入的管理水平和相关政策落实,是山西省在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结构转型大环境下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其次,利用测算出的技术创新效率值作为因变量,从市场结构、制度环境和创新资源配置措施三个方面提出了影响山西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十个独立变量,采用Tobit回归模型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资本投入强度、企业成长能力、市场竞争度和政府投入力度四个指标对创新效率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产学研合作中企业参与程度、企业规模、国有化水平、金融机构支持力度和技术消化吸收强度五个指标则与技术创新效率负相关,人力资本投入存在着过剩现象且效率低下,没有对技术创新效率提高起到显著作用。最后,本文按照对山西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巩固企业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增强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重视对融资渠道的监管、优化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管理制度等五条提升山西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