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义是中国传统小学的一种着作体例,产生於汉魏之世,盛行於隋唐之际,式微於五代之後,至元明之後,其体几亡。现存佛经卷末即附载有大量随函音义。这些随函音义附着於佛经卷末或函末,对该卷(函)佛经中的字词进行注音、辨字、校勘、释义,以方便佛经阅读和理解,数量庞大,为数甚钜,然而欲乏人问津。
本文以《影印碛砂藏经》(以下简称《碛砂藏》)所附载随函音义为研究对象,首次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研究。全文分为七章:
第一章讨论了随函音义的定义,介绍了随函音义的研究情况,总结了随函音义的形态与特徵,提出了研究随函音义的方法。第二章结合《碛砂藏》随函音义的宝际情况,简述其体例和内容特徵,同时也对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类分析。第三章重点计论了在《碛砂藏》随函音义中发现的《新集藏经音义随函录》和《内典随函音疏》逸卷在其版本和流传上的重要价值,并察了随函音义徵引的其他佛经音义和辞书。第四章从探寻异文成因、确定异文是非、匡正刊刻讹误三方面举例说明了《碛砂藏》随函音义在佛经校理上的重要价值。第五章结合具体例证,论证了《碛砂藏》随函音义在近代汉字研究和大型字典编纂两方面的实际价值。第六章分析了《碛砂藏》随函音义音切的来源,并对其反映的特殊语音特徵进行了归类整理,为音韵学的的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材料与证明。第七章从所收词汇特徵、复音词构词、词义考释、同义词研究几个方面着手重黠考察了《碛砂藏》随函音义的词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