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H7N9亚型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重组的甲型流感病毒。2013年首次发现其可以感染人,并引起人严重的呼吸综合征,致死率极高,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目前对甲型H7N9亚型流感病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野鸟源、家禽源等毒株,对鹌鹑源研究的报道并不多。因此,对2018年河北省鹌鹑源甲型H7N9亚型流感病毒分离株进行致病性和传播能力的研究,为河北省甲型H7N9亚型流感的防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研究内容如下:1.完成了一株河北省 2018 年鹌鹑源甲型 H7N9 亚型流感病毒A/quail/Hebei/CH06-07/2018(H7N9),(下文简称CH06-07毒株)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同源性、氨基酸突变位点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除PB2基因和NP基因核苷酸同源性最高毒株为鸭源外,其余基因(PB1、PA、HA、NA、M、NS)核苷酸同源性最高毒株均为鸡源;CH06-07毒株的HA基因编码蛋白有G186V突变,PB2基因编码蛋白有I292V和K526R突变,PB1基因编码蛋白有I368V突变,PA基因编码蛋白有K356R和S409N突变,M1基因编码蛋白有N30D突变,M2基因编码蛋白有S31N突变,NS基因编码蛋白有P42S突变(H3编号);CH06-07毒株的HA基因与NA基因均位于欧亚分支内。受体结合特性试验结果表明,CH06-07毒株不仅具有α-2,3唾液酸受体结合能力,还具有α-2,6唾液酸受体结合能力,这意味着CH06-07毒株不仅具有感染禽类的能力,同时具有感染哺乳动物的可能。EID50测定结果表明,CH06-07毒株的鸡胚半数感染量为108 87 EID50/mL。2.进行了 CH06-07毒株对鹌鹑与小鼠的致病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CH06-07毒株在攻毒鹌鹑后死亡率为100%,攻毒小鼠后死亡率为80%;攻毒后鹌鹑及小鼠的多个脏器均能检测到病毒。通过HE染色均能在鹌鹑和小鼠肺脏观察到流感相关病变,同时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均能在鹌鹑和小鼠肺脏检测到病毒抗原。3.研究了 CH06-07毒株在鹌鹑间与豚鼠间的传播能力,并建立了基于冲击式微生物气溶胶采样器(AGI-30)的气溶胶采集程序,提高了甲型H7N9亚型流感病毒气溶胶的采样效率。试验结果表明CH06-07毒株在鹌鹑间传播能力极强,可发生100%传播,第3 d气溶胶排毒量明显高于第1 d;CH06-07毒株在豚鼠间的传播效率是3传2,气溶胶排毒量在第1d最高,随后逐渐降低。4.建立了一种新的可精确定量的气溶胶感染Balb/c小鼠模型。为了评估CH06-07毒株肺部气溶胶攻毒方式与传统滴鼻攻毒方式对Balb/c小鼠的致病性差异,采用肺部液体定量雾化器在小鼠肺部发生气溶胶和传统滴鼻攻毒方式。试验结果表明,与滴鼻攻毒小鼠比较,肺部气溶胶攻毒体重显著降低(P<0.05),存活率降低,肺脏病毒含量显著升高(P<0.05),病理损伤更为明显。本研究建立的肺部液体定量气溶胶攻毒的方法相较于传统滴鼻攻毒法,可增加小鼠体内的病毒载量同时提高评价甲型H7N9亚型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