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田弯孢C12铅、镉耐受性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00G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as)根内分离到一株铅、镉耐受性较强的弯孢属真菌C12,利用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将其鉴定;进而采用固体和液体两种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铅(Pb2+)(01200 mg/L)和镉(Cd2+)(0320 mg/L)质量浓度下该菌生长的变化,并比较了该菌培养液中pH值和有机酸含量、以及菌丝内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等含量的变化,以评估该菌株对重金属铅、镉的耐受能力,初步分析和探讨其铅、镉耐受性的相关机制。该研究表明真菌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可为揭示真菌的重金属抗性机制及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分离到一株铅、镉耐受性较强的弯孢属真菌C12并将其鉴定为津田弯孢(Curvularia tsudae);2.津田弯孢C12具有较高的镉耐受性,在Cd2+质量浓度高达320 mg/L时仍有菌丝生长,且液体培养条件下菌丝生长和镉耐受性都明显优于固体培养。固体培养条件下,不产生菌丝圈,菌丝干质量随Cd2+胁迫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又逐渐降低的趋势,并在20 mg/L Cd2+胁迫下达到最大(P<0.05);液体培养时菌丝球米白色,表面光滑不形成刺突,菌丝干重却随Cd2+胁迫的增加呈现逐渐降低(P<0.05)的趋势;3.Cd2+胁迫下,津田弯孢C12培养液中共检测到柠檬酸、苹果酸、乙酸和琥珀酸四种有机酸,未检测到草酸和酒石酸;其中,柠檬酸和苹果酸的含量较高,琥珀酸仅在Cd2+浓度为80320 mg/L时才产生。随Cd2+浓度的增加,这四种有机酸的含量以及菌丝内的GSH含量均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有机酸总量在160 mg/LCd2+胁迫下增至最大(P<0.05),但培养液的pH值并无显著变化(P>0.05),都显著低于不加镉的对照(P<0.05)。菌丝内的MDA含量则随Cd2+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再降低后又升高,但差异并不显著(P>0.05)。因此,GSH和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和琥珀酸)的大量积累可能是该菌减少镉毒害,提高镉耐受性的潜在机制之一;4.津田弯孢C12对重金属铅也有较高的耐受性,在Pb2+质量浓度为1200 mg/L时仍生长良好。固体培养时,铅胁迫下产生菌丝圈,菌丝干质量随Pb2+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在400 mg/LPb2+胁迫时达到最大(P<0.05);而液体培养时菌丝球黑色且形成刺突,0800 mg/L Pb2+胁迫时菌丝球干质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在1200mg/L时比400 mg/L的菌丝干质量下降了37%(P<0.05),比对照下降了24%(P>0.05);5.Pb2+胁迫下,津田弯孢C12培养液除草酸外未检测到其他有机酸,且草酸含量随Pb2+浓度的增加呈显著上升的趋势(P<0.05),并在1200 mg/L Pb2+质量浓度下达到最大(21.2 mg/mL),但培养液的pH值并无显著变化(P>0.05),都显著低于不加铅的对照(P<0.05)。菌丝内的GSH含量随Pb2+质量浓度的增加也呈现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此外,液体培养条件下津田弯孢C12细胞内外的Pb2+含量及菌丝球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该菌的细胞可以强烈地富集环境中的Pb2+,且吸附效率随着环境中Pb2+浓度的增加而升高;6.不同重金属(铅、镉)胁迫下,津田弯孢C12在菌丝形态及生理生化方面的不同变化表明其对不同胁迫环境的应对策略不同,体现了微生物适应性强的特点。
其他文献
基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空间数据库及系统建立成果的基础上,综合整理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的1980—2013年地震信息、地震地质资料及国家基础地理信息,通过Arcgis软件及其脚本编写应用
东昆仑南缘上二叠统(乐平统)格曲组为一套由砾岩、砂岩、钙质泥岩构成的扇三角洲-浅海碳酸盐台地相沉积组合,在区域地质演化分析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经测定,格曲组砂岩的碎屑锆石
目的探讨吉妮致美环对于普通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该院因各种原因取出子宫内节育器的育龄妇女695例,其中因症(不良反应)共取出156例,
闽西南地区下古生界魏坊组与东坑口组地层层序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应用LA-ICP-MSU-Pb测年, 对闽西南地区下古生界魏坊组与东坑口组进行了120颗碎屑锆石的U-Pb测年, 获得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