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及CRISPR相关的9号蛋白(Cas9),是CRISPR/Cas系统的第Ⅱ种类型,该系统是细菌所特有的一种免疫系统。后来经研究人员改造后,它成为继锌指核酸酶(zinc finger endonuclease,ZFN)及转录激活样效应分子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TALEN)等技术之后,又一种应用更为广泛的定点基因编辑技术。近年来,该技术已被成功地应用在了人类细胞、大鼠、小鼠、斑马鱼、拟南芥等生物中,实现了基因的定点突变。目前,该技术经多次改造,已发展成为具有更多功能的研究工具。 本研究旨在利用CRISPR/Cas9技术实现斑马鱼一号染色体上9个基因的敲除工作,并期望通过对获得的纯合突变体进行表型的初步分析,进一步开展基因功能的研究。我们同时对敲除实验过程中所发现的异常现象进行了统计与记录,以期对斑马鱼的研究提供更多材料。 我们利用CRISPR/Cas9技术,实现了斑马鱼9个基因的定点敲除,基因的突变效率在20%-100%之间。对F0代样品TA克隆检测到的52个突变分析发现,较少碱基的替换数占总数的很少比例,说明CRISPR/Cas9系统不仅具有较高的突变效率,而且在功能缺失的有效突变应用中也是十分有效的。 我们对基因的靶点分析发现:靶序列长度为19-20bp时最佳,而当长度增为21-22bp时,打靶效率显著降低或不能成功检测到基因的突变;sgRNA无论靶向有义链还是模板链,打靶效率没有明显的区别;此外,虽然我们没有对脱靶效率进行定量的实验,但是从高效率的打靶结果来看,并不像我们预期的那样受所预测“脱靶位点”的严重影响。 在F1代杂合突变体的筛选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普遍存在的非孟德尔遗传现象,即出现了“纯合体”,或非野生、非纯合又非杂合的突变体等异常突变现象,且这些突变体外交后代也并不完全符合孟德尔遗传。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极少数所筛选的雄性杂合突变体成鱼发生了性转换,成为可正常交配的雌鱼个体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