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分析当代西方艺术的现状,探讨架上绘画的前途问题,指出架上绘画不能走观念化之路,应该寻求绘画自身语言的魅力。 在已走向圆极的视觉系统面前,架上绘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美国史学家阿瑟·丹托早就宣布绘画艺术已经死亡,然而历经近半个世纪,绘画艺术尽管不再是主流,但仍旧有着其生命力所在。在这个被称之为“后现代主义”的语境里,人们以何种观看制度来审视艺术?相当完备的视觉系统需要怎样的刺激和满足?本文从视知觉、现象学等艺术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架上绘画的生命力所在,并提出架上绘画不宜走观念化道路的观点。绘画是观念的推进者又对观念化有严格的制约性。一味的观念化会导致绘画丰富语言的简化,终使其失去生存所据走向消亡。文章进一步从三个角度阐述绘画性魅力所在:一、二度视觉呈现三维物象;二、形式语言自身的魅力;三、瞬间与持续介入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