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间义务教育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4381858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的教育财政困难以及各地义务教育存在发展不均衡,然而,用于义务教育领域旨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各类财政转移支付却未能起到良好的均等化效果。学术界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认为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效果比专项转移支付效果更好,应降低专项转移支付比例,也有认为专项转移支付更有利于均等化的实现。那么专项转移支付是否适用于义务教育领域?如何规范现有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均等化效果、使其更好的为教育发展服务?本文试图探讨建立政府间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就如何规范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提出建议。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政策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从概念界定入手,对比分析了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的特征,并借鉴专项转移支付的分类方法,界定了用于义务教育领域的各类专项转移支付,为下文的分析奠定了基础。然后,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论证了实施政府间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的必要性,认为公共产品理论及多级政府职能分工理论奠定了实施义务教育专项财政转移支付的理论基础。同时与一般转移支付相比,专项财政转移支付所具有的特征更适用于作为准全国性公共产品的义务教育。接着,本文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案例,通过比较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前后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生均公用经费支出、预算内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和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支出四项指标支出水平变化以及四项指标的基尼系数变化,验证了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有利于增加教育经费的支出水平和提高省际间的义务教育均衡程度。为了更好地理解实施义务教育转移支付的目的,本文还分析了实施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背后的政治意蕴,发现建立和规范义务教育专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部门利益的需要、是促进下级政府提供教育服务的需要、是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因此得出结论--有必要实施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就如何实施和规范义务教育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的问题,本文先分析了现有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发现存在以下问题:目标设置上重在解决农村学校以前欠下的债务、以及短期目标,没有形成一个长期有效的补助机制,不能使学校间、地区间的教育均衡发展的初衷;资金分配上,存在计算不科学、信息不对称、配套政策没有考虑地方财政能力等问题;政策执行中,存在挤出效应、拨付不及时、挪用等问题;监督管理上,存在相关法律缺失、过程不透明、预算编制不明细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则为义务教育投入不足及收益的滞后性、现有的激励机制不合理、法律等配套监管体系不完善、向既得利益集团做出了妥协等。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和原因,本文选取了拥有不同政治体制的美、日、法三国,分析比较了三者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发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规范我国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明确划分各级政府关于义务教育财政方面的职责权限;一般与专项相结合,建立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长效机制;设计完备的计算公式和审批条件;相关利益主体对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进行监督。
其他文献
肖邦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时期钢琴音乐的重要作曲家,其钢琴音乐作品体裁广泛,数量众多,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肖邦的钢琴作品,蕴含丰富的波兰民族元素,特别是玛祖卡
数学学习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它既受教师和学生的影响,也受客观环境和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数学学习过程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智力因素起认识作用,而非智
在中国已经成为了知识产权大国的同时,专利交易市场并未被完全开发利用,尤其在移动手机端市场,有关专利交易的应用软件屈指可数,用户数量不多。该文分析了专利交易市场的现状
地理思维能力作为中学生地理能力的核心部分,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现实当中,学生学习地理效果不够理想很大程度上也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再加上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教育质量的需求以及学前教育改革的需求,幼儿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园教育和教师角色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角色对幼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国际化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具备通晓外语文化的人才,又精通专业知识的双语人才,越来越成为未来社会的紧缺人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
从汉代以来,对《论语》诠释之书不胜枚举,而杨伯峻的《论语译注》是现代译注《论语》的成功范例,集前人研究之大成,通古今,重证据,是目前所见到的关于《论语》的比较好的通用注本。
高中生年龄大多在16-18岁之间,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是个体身心迅速发育成熟的重要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期。交往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着力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随之也引进了许多先进的西方法治思想,上诉不加刑原则也在这个过程中被引进我国的刑事诉讼法中。上诉不加刑原则自从引入我国
社区矫正是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的外来术语,包含了浓厚的行刑社会化色彩。作为一种非监禁刑罚,社区矫正的发展是司法行刑制度改革的显著表现,随着近年来与法学、心理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