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民俗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现状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2005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幼儿园教育中,合理利用民俗文化资源,进行民俗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可以传递民俗文化,塑造民族精神气质、感受民俗文化意蕴,对促进幼儿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研究对上海市N幼儿园集团教师开展了民俗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现状的问卷调查及访谈。通过数据和资料分析,了解目前幼儿园教师民俗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状况,把握教师民俗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经验与问题,为幼儿园教师民俗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策略研究提供实证依据。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对民俗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价值的认同度高;开发与实施中能够充分利用节假日资源;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当地的民俗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课程实施的方法多样,目的性强;实施效果较明显。调查研究也发现,教师民俗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缺乏对民俗文化的了解,开发与实施民俗文化课程的内驱力不足;开发与实施中对幼儿发展需要的考虑不够;对幼儿园的民俗文化课程目标的认识不够准确,目标制定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课程内容的开发不全面,活动设置不合理;实施有待优化;课程评价内容和主体单一,评价缺乏规范标准;开发和实施的效果在运动领域不尽理想;开发与实施中家园合作的内容、形式较单一;相关培训缺失,共享课程资源及家园社区合力方面还需要加强。基于现状研究结论,结合N示范园的案例,本研究提出教师民俗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对策。一是教师层面的对策:提高对民俗文化的认识,激发民俗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内在驱动力;准确把握民俗文化课程目标,制定具有准确性和操作性的民俗文化活动目标;在民俗文化资源开发时,进行教育价值判断;坚持民俗文化课程的实施渗透在基础性课程中,强调与一日活动的整合;采取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俗文化课程实施方法;组织形式要多样,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善于提高家长参与的意识,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园合作。二是幼儿园层面的对策:加强顶层课程规划与设计,指导教师民俗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吸引教师参与制定民俗文化课程目标,并帮助教师内化;将民俗文化课程实施与基础性课程有效融合等;三是教育行政部门层面的对策:通过建立区域教育集团,辐射引领民俗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制定区域民俗文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政策文本,指引教师民俗文化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方向;整合区级力量,实现民俗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
其他文献
<正>剑河县的民族文化底蕴源远流长,有堪称世界一绝的苗族锡绣、绚丽多彩的红绣、高亢激扬的飞歌、农耕文明的舞步——苗族水鼓舞,有惊艳绝伦、聪慧勇敢、敢爱敢恨仰阿莎姑娘
人类的实践活动大致有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两种,前者以提出目的、预设客体、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基准;后者以订立实现目的的规划、选择具体的方法为基准。我国民事诉讼法
<正> 前言 “捏脊”又称“捏积”,是祖国医学“推拿疗法”之一种,主要是术者手法作用于患者脊背、“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等部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捏脊”是
构造了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周期双渠道耐用品销售模型,制造商同时通过零售商和自有电子直销渠道销售产品。通过求解每个周期优化问题的Kuhn-Tucker条件,得到供
背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豨签草主要含有豨签甙、生物碱、皂甙等有效成分,有明确的抗炎、镇痛、改善微循环作用,能有效控制急性痛风的炎症改变。目的:研究豨莶草水提取物对痛风
<正>一份好的判决文书,一定是遵守法律、符合道义、体恤民情的论法说理的产物。河南内乡县衙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县衙,它的二堂屏门上挂一横匾,上写"天理、国法、人
深化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延续、深入及其详尽、具体的表现,其在建筑工程精装修施工中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受到业主、客户的重视。加强项目的深化设计,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应对工程
<正>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识字、阅读、说话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与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
<正>认识自己之后,就是成为自己,从"我是谁"成为"我将是谁"。成为自己,就是成为自己的创作者,创作出一个更好的自己。作为塑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的艺术家,领导者首先塑造自己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一般很难对枯燥的事物提起兴趣。所以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教师就要积极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探索。而"儿童绘本"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