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患者早期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a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当今社会不孕症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不孕症患者寻求辅助生殖技术(Assia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的帮助以实现成功妊娠的生殖需求。为了帮助更多不孕不育症患者成功妊娠,降低妊娠丢失率,提高活产率就显得尤其重要。胚胎染色体异常是导致孕早期妊娠丢失最常见的原因,大约占早期流产的50%及以上。进一步明确影响胚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影响因素对减少因胚胎染色体异常所导致的妊娠丢失(即染色体性流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明确相关辅助生殖技术因素对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影响,能够进一步优化ART流程,降低染色体异常率的发生,进一步防止妊娠丢失,从而提高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故本文对行ART助孕早期流产并行流产组织染色体遗传学检测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临床特征及相关ART因素的差异,进一步明确影响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7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ART助孕后早期流产并行流产组织遗传学检测,符合纳入标准且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患者,将其纳入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448对夫妻。收集夫妻双方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不孕类型、不良孕产史、女方卵巢储备功能,男方精液情况、受精方式、移植胚胎方案以及移植胚胎情况等,通过逻辑回归分析研究ART患者早期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行ART助孕早期流产且行流产组织染色体检查的夫妻共448例,其中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率为64.51%。胚胎染色体异常类型中染色体三体发生比率最高(78.20%),其次是单体的发生(11.07%),三倍体、片段缺失重复以及复杂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较低。在三体中22号、16号、15号、21号染色体三体占比最高(24.78%、22.17%、13.04%、10.87%),在单体中,X染色体单体发生率最高为61.76%。通过对流产组织染色体正常组与异常组相比,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组中女方年龄较流产组织染色体正常组偏高,并且作为一个独立影响因素。女性年龄的升高,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升高(OR=1.09,P=0.044);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组中女方抗缪勒氏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较流产组织染色体正常组偏低,但其不作为影响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OR=0.982,P=0.699)。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组中男方年龄较流产组织染色体正常组偏高,男方BMI较流产组织染色体正常组偏大,但其均不作为影响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63,P=0.058;OR=1.051,P=0.096)。通过对流产组织染色体正常与染色体异常组相比较,解冻移植较新鲜移植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占比低(63.24%vs 72.73%),移植卵裂期胚胎较移植囊胚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占比较高(67.26%vs 57.30%),且对于小于35岁的患者来说,移植胚胎类型是影响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OR=0.363,P=0.015),移植囊胚可降低胚胎染色体异常的风险。移植优质胚胎数较流产组织染色体正常组偏低,且移植优质胚胎数的增加发生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风险降低(OR=0.743,P=0.043),对于年龄大于35岁的患者作为独立危险因素(OR=0.850,P=0.008)。另外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组中女方BMI、既往妊娠史、既往早期流产史,男方精液相关参数,ART中不同受精方式、移植胚胎方案、移植胚胎个数等两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1.行ART助孕患者早期流产主要因素为染色体异常流产,其中以染色体非整倍体为主,三体最为多见。其中22号、15号、16号、21号三体最为常见,单体中X染色体单体最为常见。2.女性年龄是影响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女方年龄增加,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增加。3.受精方式、胚胎移植方案以及移植胚胎个数可能不影响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发生风险。但对于年轻患者移植胚胎类型可能是影响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移植囊胚会降低胚胎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对于高龄患者优质胚胎的移植个数可能是影响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随着移植优质胚胎个数增加,流产组织染色体异常的风险降低。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SOFIA PLUS抽吸装置取栓与支架取栓,探讨该抽吸装置取栓与支架取栓在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20年12月于泰州市人民医院行取栓治疗的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最终选定117例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所行手术治疗方法分为抽吸取栓组、支架取栓组二组,收集各组患者基础资料: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房颤病史、高血
学位
目的:通过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对比分析额下入路与翼点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适用范围、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及预后,总结两种手术入路对鞍区肿瘤的各自最佳适应症。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63例鞍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额下入路组37例和翼点入路组26例。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肿瘤特征、切除程度、术后视力改
学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进入新发展阶段,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履职提出了新要求,同时,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也扩展了其履职的进步空间。现有研究缺乏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协商民主认知的考察,通过分析全国1656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当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协商民主认知总体水平较高,与我国协商民主发展水平基本一致,但与广泛多层的协商民主实践所需的认知水
期刊
研究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发生癌结节的危险因素及癌结节阳性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病理分期及生存预后的相关性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于2012年01月0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一科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III期结直肠癌患者135例的临床病理资料,将患者分为单纯淋巴结转移组(LNM+TD-=A组)57例、单纯癌结节阳性组(TD+LNM-=B组)40例、淋巴结转移合并癌结节阳
学位
目的:研究术前外周血生物标志物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bladder tumor,TURBT)后复发的预测评估价值。方法:入组了2013年0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接受TURBT且术后病理为NMI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收集并计
学位
背景与目的: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是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中最为常见的病理类型,也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ccRCC发病率高、预后差,而且由于ccRCC早期症状不明显,缺少准确的诊断标志物,患者的早期检出率较低。故迫切的需要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用于ccRCC的诊断、预后判断及个体化治疗
学位
目的:回顾性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胰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胰瘘风险列线图模型,并对其进行内部验证。方法:选择北部战区总医院肝胆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成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共147例。研究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既往基础病史、入院次日生化检查结果(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ALT、血清白蛋白、血
学位
目的:了解近两年来在本科室术中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motor evoked potentials,TES-MEP)监测下行脑肿瘤和脑血管手术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变化情况,探讨术中TES-MEP监测对脑肿瘤和脑血管手术患者术后肌力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
学位
基于感应电机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状态方程,提出了带定子电阻辨识的转速估算方案。在分别利用励磁电流微分方程和转矩电流微分方程推算转速的基础上,利用二者的等量关系实现了定子电阻在线辨识,通过实时更新定子电阻值,以完善所提转速估算方案。该方案的优点是,同步转速估算无须借助转子或定子磁链,不含转子电阻,低速区定子电阻的影响也得到有效改善。仿真实验将其应用于闭环矢量调速系统,有效地论证了该方案具有转速跟踪精度
会议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相关的危险因素,探索子宫内膜癌LVSI的风险预测因子,建立预测子宫内膜癌LVSI的风险评分系统,作为子宫内膜癌临床决策的辅助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行全面分期手术的子宫内膜癌患者173例。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