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居民健康行为的北京住区户外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研究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faweawr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城市的环境容量带来了巨大压力,交通拥堵、城市热岛效应、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日益凸显,影响城市的健康发展。城市住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环境也深受整个城市大环境的影响,空间环境形势化,缺乏地域特色,忽视居民的日常行为规律,致使邻里关系淡漠等。  近几年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居民余暇时间增多,观念也随之改变,休闲娱乐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人们更加注重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的环境品质。为了满足居民的交往需求以及提升整个住区的环境品质,在住区规划设计时,应从住区居民的需求出发,通过对居民心理行为特征和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特性的研究分析,结合住区节能规划,探讨住区户外公共空间规划措施,以引导居民的健康出行。  本文从环境行为学和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的角度入手,通过查阅文献、走访调研和实地仪器测试等方法,探寻能够引导居民健康行为的北京市住区户外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策略。  本文明确了健康行为和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的相关概念,界定了课题研究范围。通过对北京市多个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的实地调研,总结出目前北京市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环境存在的问题和当今居民的日常行为方式、行为规律以及行为意愿。通过对居民行为心理的解读以及热物理实验,从满足居民的行为需求角度重新认识住区户外公共空间。最后,作者从规划层面和景观层面的设计要素出发,结合住区居民的行为心理需求以及热物理实验,在中观层次上提出了优化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措施。  探讨合理的住区户外公共空间模式以引导居民的健康行为是课题的研究重点,在规划设计中应考虑居民的心理行为需求,重视居民行为与户外公共空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北京市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的实地调研与热物理实验,结合文献查阅,总结出利于居民健康出行的北京市住区户外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策略,为北京市住区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对优化住区户外公共空间以及提高其利用率、满足居民的日常行为需求、促进邻里和谐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在研究当下革命纪念建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后,笔者将召唤结构的概念引入对建筑的思考当中,旨在实现在革命纪念建筑的设计中,让其场所精神体现“召唤性”。本设计希望能通过对场地
窑居建筑和被动式太阳建筑是两种公认的绿色建筑形式.两者结合形成的被动式太阳能窑居建筑节能、节地,室内热环境良好,适用中国北方多数地区,且有一定的的推广基础.该文是国
论文的主体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上篇实践项目工程图纸与下篇工程设计研究报告。上篇主要包括实践项目——南京玄武区教师进修学校立面改造项目的总平面、平面、立面、墙身大样和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风景名胜区体系日渐完善的今天,与风景名胜区衔接的城市地段成为城市化过程中首当其冲被城市同化的区域,也是风景名胜区抵御城市化的“前沿阵地”。
学位
该文通过对南京各时期代表性新建筑的研究,来追溯南京代表性新建筑的发展历程,以期探索出适合南京的建筑发展道路.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对南京建筑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并
城市住区建设是城市建设的重点.八十年代至今,城市住区建设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尤其以城市边缘区为其主要发展地带.尽管一系列国家政策及相关法规为城市边缘区住区发展提供
城市规划展览馆就是一个城市发展变迁的缩影,在这样的社会需求和人们意识共同的作用下产生了城市规划展览馆。而历史是一个城市的过去,但这样的过去却是城市因果关系发展的源头
本文以恩施境内盐茶古道线路上的商贸聚落及建筑空间形态为重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恩施境内现存的盐茶古道商贸聚落进行寻访和实地调研,探寻恩施境内盐茶古道的部分线路。通过对现
目前北京的城郊地区农宅建设,虽然具有廉价、快速建造、简单等优点,但是京郊地区的农宅设计普遍存在与地形地貌不相融合,甚至是割裂的态势,并且在建造过程中材料的使用存在着高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