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京于2016年国庆前夕进行房地产市场政策调控后,深圳、广州和上海3个一线大城市以及一些之前房价过快上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去年国庆期间几天之内接踵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本地区楼市的限购限贷政策。从2003年全面住房改革至今的14年间,全国平均房价在这14年内上涨了超过13倍。房价引起的相关社会现象已经成为热门议题,有关探讨也持续了很久。正因如此,经济学者们在近几年也长期关注房价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取得了不少有意义的成果。同时在此期间,劳动力成本、职工工资报酬也显现出急速上升,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全面住房改革以来劳动力成本和房价的快速上涨,到底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还是有其内在的相互联系?劳动力成本上涨原因虽然有很多,但可以简单的归集为两类,一类原因主要由经济发展导致劳动生产效率的相应提升进而引起的劳动力成本上涨,另一类原因主要由生活消费成本的上升,生活消费水平的上升也会促使劳动力成本上涨。若是某些扭曲性的政策直接或间接导致生活成本推动的劳动力成本上涨,那么就会形成一种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消失和呈现刘易斯拐点的假象,并促使某些企业过早的资本替代劳动力和产业升级,部分资本不足、技术落后的企业退出市场,从而产生一系列不符合现阶段中国现状和侵害中国整体经济竞争力的行为。而目前中国,农民工还是生产制造业企业雇佣的劳动力的主力军。所以,对于造成农民工工资上涨类型的判断将会直接影响对于中国经济目前发展阶段的了解以及关系到中国实体经济增长的前景和未来,进而会对国家产业、区域乃至宏观政策的制定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促进我国城市化顺利、平稳发展,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针对2003年以后房价与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的现象,本文从微观层面展开研究。本文引用2002年、2007年和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中农民工的截面数据为基础,土地供给作为房价的工具变量,在控制可能由于变量之间的内生性问题引发的模型估计偏误后,研究分析房价对农民工工资的影响,结果发现:2003年以后,房价的快速上涨通过影响生活成本推动了农民工工资的提高,而在2003年之前二者之间的关系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