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致残率最高、危害最严重的并发症。DPN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联合作用的结果,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此时,预防性措施的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通过临床回顾性研究,以中医体质因素为重点,结合糖尿病患者一般情况及临床相关生化指标,分析得出2型糖尿病并发DPN的危险因素,以期在临床上通过对危险因素的观察与控制,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康复科、内分泌科病房及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208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其中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8例分为DPN组,未并发DPN者100例分为非DPN组。以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表》作为模板制定体质调查问卷,对所有患者进行体质类型的问卷调查。比较DPN组与非DPN组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情况,明确具体的具有差异的体质类型。收集两组糖尿病患者的以下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BMI、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进行两组间比较。收集两组糖尿病患者的以下生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餐后2h C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进行两组间比较。得出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中医体质类型、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P<0.05)。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DPN的危险因素。结果:DPN组与非DPN组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存在差异,DPN组中体质类型属于瘀血质、阳虚质和痰湿质的患者较非DPN组多(P<0.05);DPN组糖尿病病程长于非DPN组(P<0.05);DPN组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均高于非DPN组(P<0.05);DPN组餐后2h C肽水平低于非DPN组(P<0.05);DPN组与非DPN组间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空腹C肽、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水平无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瘀血质(P=0.031,OR值=2.270)、阳虚质(P=0.028,OR值=3.056)、糖尿病病程(P=0.037,OR值=1.050)以及空腹胰岛素(P=0.013,OR值=1.026)与DPN发病正相关,是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DPN的危险因素。结论:1.中医体质因素与DPN具有相关性,瘀血质、阳虚质和痰湿质与DPN发病密切相关。其中,瘀血质和阳虚质是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DPN的危险因素。2.糖尿病病程、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2h C肽与DPN发病密切相关。其中,糖尿病病程及空腹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DPN的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越长、空腹胰岛素越高,越容易发生DP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