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雕塑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物化表现形式,具象雕塑是雕塑中最具代表性的表现方式,具象雕塑自古以来就一直被人类所不断创新和研究,但在研究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材料的发展,因为雕塑的产生是离不开材料的,材料是雕塑语言产生的母体,是不可分割的。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用泥土和石材对生活进行着描摹,从雕塑上可以直接看到活生生的历史印记,具象雕塑伴随着人类文化和技术的发展不断趋于成熟并有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表现形式,人类不断探求具象雕塑的技术把自然界中存在的石材和木材铜和泥土演绎的淋漓尽致活生生的再现了一件件惊世骇俗的传世佳作。但是传统的材料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技术已经走向了顶峰。我们如何探寻新的语言以寻找到更广泛的具象雕塑的发展空间已经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在这里我们要有双向的准备一方面要不断追求探索传统具象雕塑的奥秘,深挖雕塑背后的语言;另一方面要不断尝试新的材料以适应雕塑多元化的当代发展趋势。在探索的过程中新的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似乎是新的艺术生命的原始细胞,但要真正的发展成熟变成我们丰富多彩的各类具象雕塑作品就需要我们艺术家不断的实践和尝试。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更多的要认识观念的重要性,观念是我们艺术的核心,也是艺术发展史向前不断推进的催化剂,这种催化剂可以不断为我们的艺术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派生出现代艺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观念有了但是需要去实现,现代艺术很多的是思维想法,研究的性质围绕观念性、当代性,但是我们需要用各种样式的手段去表现和表达我的艺术家的感受和创造力,这时候雕塑可能就是其中一种很具代表性的语言方式。这种语言方式是三维实在的我们可以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从而可以更直接表达艺术家的某种观念性东西。与此同时我们设计到了雕塑就必要的会想到雕塑的母体就是材料,怎么样运用好材料真正的运用到我们要表达的理念当中去又成为我们的思考重点。什么样的材质会有什么样的表达意图,有多少种材料可以传达我们艺术品的观念性,在众多材料中我们怎样选择更为合适的更能贴近我们主题的材料是很值得思考的,这需要艺术家敏感的洞察力和对材料的特性把握理解深度。能够用艺术品来表达艺术家的观念才是艺术家要进行的课题,他们有时候会穷极一生致力于艺术的创作当中,在这个过程中有着很多是常人无法体会的快感,这不是空谈是实实在在的做艺术。观念一旦形成我们就会不断追求,不断寻找生活的素材。很多作品都是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悟和体会,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是朴实又富有哲理的话语,我们认识材料的过程也是在创作的过程,感悟生活的过程。因为很多的东西都是我们身边的物品甚至是垃圾,但是我们称其是雕塑艺术品的时候这就需要我们艺术家以他的身份怎样去定义了。重新被整合的自然物品融入进我们的艺术观念当中成为一件艺术品的时候,这个物品就是某种符号化的东西了,他就成为这件艺术品的基本元素了,也就是我们重新认识和整理后的材料。所以说生活中的材料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感悟是否与我们的主题观念能擦出火花就要靠我们艺术家的经验了但是过程中我们会不不断的推翻自己的想法,甚至是扔掉和抛弃再重新寻找。这样反反复复的尝试最终有了我们作品的雏形,但要真正完善还需要我们多方面的推敲。具象雕塑也是一样,对于材料的理解和把握也是要遵循我们观念性主题方向,我们不是做了一件写实的作品就能称其是一件艺术品了有可能那只是一件习作。对于具象的理解也不能表面化风格化,要有确切生动的点作为我们作品的支持,具象雕塑发展到了今天更需要我们对当代的观念性不断探索,不要流于表面,作品的内容主题和所要传达的思想远远大于我们的作品自身。这里的雕塑只是一种形式,在某种特定的环境里面雕塑已经不是单独存在的独立雕塑艺术品了,他是服从于整体艺术品的主题观念。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雕塑材料还在不断的演变,这个过程是漫长曲折的又是必然产生的,需要艺术家不断对新生材料的理解和把握,这也是新材料进入我们新雕塑艺术观念的一个重要途径。所以发现以及再发现才能使得我们的具象雕塑艺术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