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评价采用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2.探索穴位贴敷治疗FD的规范性方案,为最终临床普及贴敷疗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采用随机分组和单盲法(盲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就诊患者中最终纳入研究的FD患者46例(其中脱落2例),治疗组27例,对照组1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贴敷疗法治疗。治疗组采用约6g大小的药丸贴于中脘穴处,对照组则采用同样颜色和形状的面丸6g贴于中脘穴处。隔天治疗1次,每次贴6小时,治疗疗程为2周。分别在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4周后随访采用尼平消化不良指数及生活质量评分表(SF-36)进行综合疗效评价。[结果]近期疗效评价:(1)治疗2周后结果显示,治疗组的餐后饱胀感积分由疗前的6.33±4.067降到3.19±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腹部疼痛积分由疗前的4.04±3.927降到1.33±2.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腹部胀气积分由疗前的5.26±5.088降到3.07±3.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及尼平消化不良指数评分由疗前的44.56±27.005降到19.11±11.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上腹部烧灼感积分由疗前的2.26±3.121降到1.15±2.107,症状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对照组的上腹部疼痛积分由疗前的3.29±3.496降到1.18±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腹部胀气积分由疗前的7.71±3.917降到4.24±2.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饱胀感积分由疗前的7.94±4.054降到5.53±3.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尼平消化不良指数评分由疗前的54.71±24.799降到29.47±18.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腹部烧灼感积分由疗前的3.00±3.889降到3.00±3.889,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2周后,两组上述主要症状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评价:(1)治疗4周后结果显示,治疗组的上腹部烧灼感积分由疗前的2.26±3.121降到0.89±1.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腹部疼痛积分由疗前的4.04±3.927降到1.56±2.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饱胀感积分由疗前的6.33±4.067降到3.93±3.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腹部胀气积分由疗前的5.26±5.088降到3.33±3.3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及尼平消化不良指数评分由疗前的44.56±27.005降到22.89±17.1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上腹部疼痛积分由疗前的3.29±3.496降到1.35±2.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腹部胀气积分由疗前的7.71 ±3.917降到4.65±3.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饱胀感积分由疗前的7.94±4.054降到5.06±3.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及尼平消化不良指数积分由疗前的54.71 ±24.799降到27.29±17.1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腹部烧灼感积分由疗前的3.00±3.889降到1.65±2.82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周后,两组上述主要症状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1)在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生活质量评分由疗前的108.10±18.811降到107.17±24.313,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由疗前的100.43±14.873降到102.90±14.979,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生活质量评分由疗前的108.10±18.811降到110.57±17.213,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由疗前的100.43±14.873降到103.14± 14.5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评价:在纳入的46例患者贴敷治疗过程中,仅有2例患者在贴敷后局部轻微发红,无其他不适症状,考虑与贴敷所使用胶布有关,说明贴敷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安全性高。[结论]1.穴位贴敷治疗FD可以明显改善FD患者的上腹部胀气、餐后饱胀感、上腹部疼痛等症状,以及消化不良综合症状,疗效确切,且具有一定的远期疗效。2.穴位贴敷疗法安全可靠,操作简单,使用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