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whr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数字化、多媒体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世界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的新变化,将对电视新闻传播产生深刻的影响,使之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因此,我国电视新闻传播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史为鉴,试以世界科技、政治、社会文化发展为背景探寻电视新闻传播的走势。论文分为四大部分: 一、电视新闻传播的历程 发展历程集中表现在制作方式、播出方式、传输手段三方面。制作方式包括胶片记录制作、磁带记录制作、数字多媒体制作。播出方式包括简单演播室口播、录像播出、同步直播。传输手段包括地面发射、微波传送、卫星传输。 二、电视新闻传播发展的“生态环境”分析 “生态环境”是对电视新闻传播起着潜在或显在影响的力量,包括科技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科技环境重点阐述影响电视新闻传播的四大技术:有线电视技术、卫星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世界范围内广播电视管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广播电视业由国家垄断,指导重要决策;另一类是国家负责频率的管理和对公共广播电视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行监督。经济全球化使国际经济交往变得无比快捷,各国在经济上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的程度更深了。全球掀起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巨浪,产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化步伐空前加快。20世纪是文化大碰撞、大分裂和大融合的时期,传统的地理和空间界限、民族和国家差异正逐步淡化,乃至消失。 三、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 (一)电视新闻节目的录制、播出、发射和接收设施全程数字化,传播效果更好。电视传播多频道化,电视全新闻频道不断开播。体育、商业、国际等专门新闻频道不断分离。 (二)电视新闻传送路径不断增多,传播更为便捷。传播与万维网结合,电视新闻、广播新闻、报刊新闻传播的界限日益模糊。观众主动控制信息,电视新闻传播交互化、个性化。 (三)全民新闻化带给电视新闻传播原生态的真实。存储技术升级,视频编辑网络化,录、编、播一体化运作。编辑成为控制新闻传播主体的“神经中枢”。 (四)电视新闻直播将成主流,尽显电视传播的独家优势。电视新闻传播把深度报道视为“补短”之策。强化受众意识,打造节目品牌,电视新闻播报风格日趋多样,语言凸现个性。 (五)电视新闻传播趋向国际化,传播发展不平衡,强媒体跨国采编网络不断扩大,电视新闻传播垄断趋势加剧。电视新闻正越来越成为一种有力的政治和外交武器。 四、我国电视新闻传播的应对措施 面对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我们要积极寻找对策。首先是壮大经济实力,改善技术条件,加快软环境建设,促进我国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其次是树立“大媒体”意识,优化专业新闻频道,完善新闻采集网络,提高报道水平,增强竞争能力。第三是要研究传播现律,加强实证研究,了解观众需求,提高宣传艺术,增强传播效果。第四是练好内功,重视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电视新闻从业者的素质。
其他文献
如果说,“什么是哲学?”是个谜,那么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观就是谜中之谜。他的哲学观主要体现为他对传统哲学釜底抽薪式的批判,因而人们普遍倾向于他在终结(结束)哲学。果真如此吗?
从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具体分析如何加强项目的全过程造价控制,同时对其管理的实施提出几点建议,包括:按国家法律法规实施项目管理,做好投资项目前期工作,实行工程招投标,加强
<正>在探讨文学与宗教的关系的时候,学者们通常认为,文学的叙事能够映射宗教观念、表现信仰状态。这是我们展开研究论述最基础的逻辑。更进一步来说,文学叙事在一定程度上也
池莉是当今中国文坛上著名作家,新写实主义的代表,也是争议较大的一位作家。本文拟从她的小说入手通过考察她小说流变,探讨她的小说的生活内涵和艺术特征。 通过对她的整个小
证券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信息的集散地。证券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必须通过一整套信息提供、信息传递、信息评价、信息监管的信息披露制度来实现。更
通过对克拉2气田盐水沟山岭隧道震害调查分析,发现了洞口段和洞身段的裂缝较为密集。因此,借助连续介质离散元软件CDEM,研究了在高烈度地震区地震情况下隧道的整体地震响应特
本文以构造能够准确反映我国城市快速道路上实际交通流跟车特性的车辆跟驰模型为最终目标。车辆跟驰理论是指一条车道的交通流中,车间距小于125米的车辆之间存在着一种可以定
本文旨在揭示网络缩略语(含表情符号)的规律和特点,为进一步研究网络语言提供理论基础并为实践应用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研究对象是网上聊天使用和创造的网络缩略语。结合缩
本课题主要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观察了中药芍药的单体成份芍药甙(Paeoniflorin,PF)对神经细胞的作用,为探索其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作用机理打下初步的实验基础。本实验主要
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是评价国家或地区森林经营状况和经营趋势的工具,是国内外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的前沿课题。本文在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的指导下,对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