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牙买加飓风》是英国作家理查德?休斯儿童小说的经典之作,从1929年在英国出版以来,直到2006年才与中国读者见面。这部作品中的儿童形象颇为引人注目。一群天真纯朴的孩童,在归家途中,辗转漂泊,最终抵达家乡,同时也完成了他们的自我认证之路。本文借助拉康镜像理论,阐释儿童成长中自我认证的发生和确立,辨别孩子们经过自我认证最终显露出来的陌生的“儿童性”,从而体会这部儿童小说的魅力所在。
全文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作者和作品的简要介绍和评论梳理。由于这部作品在国内首次出版于2006年,国内相关评论文章较少,所以比较偏重于作者和作品的介绍。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着重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为支撑,结合具体文本分析,说明儿童自我认证的发生过程。儿童的自我认证不是自然发生的,孩子要确立“我是谁”的观点,就必须先分清楚“我”和别人,然后在别人的目光、面容或者期待中显现那个“理想我”的样子。在不同的“他者”关照下,儿童的“理想我”会发生变化。在各个不同的时期,他们确立的“我”的形象也是不一样的。
第四部分是对这种认证结果的分析。在“他者”魔镜的映照和权力话语的规训下,孩子和海盗的身份从本质上发生了变化,海盗成了受害者,而孩子们却变成了“凶手”,最终显现出令人诧异的陌生面孔。
第五部分,探讨作家塑造的这一系列儿童形象给予我们的启示:儿童性是被外部的他人所塑造的,正是陌生的成人世界打造了这群陌生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