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POs抑价是目前IPOs研究的热点,但是随着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除了IPOs首日抑价,我国还出了IPOs首日破发的现象,无论是抑价还是破发都说明了我国IPOs上市首日出现了异常收益。本文就从IPO异常收益的角度,通过统计分析以及计算实验金融的方法研究了我国IPOs上市首日的收益的状况以及造成异常收益的原因。本文首先选取了2010年1月1日到2014年10月31日上市的855只股票,将他们分为破发组、非破发组和上市首日没有破发但在上市不久即出现破发现象的中间组,分别从上市前后公司的财务表现、一般指标(包括超募资及比例、市盈率、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阳光私募持股比例、换手率、中签率等)、破发后股票价格回复状况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无论是破发股票还是非破发股票,均存在上市前后公司经营业绩“大变脸”的现象,且破发组的变脸程度大于非破发组;破发组股票市盈率较低,但是超募资金比例较大,说明破发组公司在股票定价方面的能力较弱;破发组股票中签率较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不被机构投资者看好;另外,破发组股票在上市后会出现价格回复的现象,但是超过76%的股票会在股价回复后再次破发。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尚不成熟,造成股票上市首日超额收益可能与投资者行为具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本文通过计算实验的方法研究了投资者异质预期对股票异常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随机构投资者异质预期程度的提高,股票的发行价逐渐提高;个体投资者异质预期对股票首日收益也有重要的影响,股票上市首日收益随个体投资者异质预期程度的增加而增长;在长期表现方面,当机构投资者异质预期程度较高时股票长期表现弱势,当机构投资者异质预期程度相对较低时,股票长期表现强势;与此不同,个体投资者异质预期容易引起股票长期表现强势,但并没有出现随个体投资者异质预期程度的提高,股票长期表现强势程度相应提高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