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六洞地区侗寨乡土聚落建筑空间文化表达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y08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不断加深,文化遗产的概念从建筑遗产扩展至文化过程,更加关注遗产建构的过程以及遗产所表达的地方与族文化。活态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产生的,本文引入活态遗产理论体系,结合乡土建筑与聚落的概念,提出活态乡土聚落保护的议题。侗族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一支。相比同一地区的其他民族,侗民族具备较高的文化发展程度,拥有丰富的建筑遗产。然而,较之其他少数民族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侗族研究较少,缺乏深入的田野考察与实时跟踪记录。本论文以实地调研与文献研究相结合,借鉴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六洞地区侗寨乡土聚落及其遗产价值,为建筑学、遗产保护学与民族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系统的构建贡献力量。六洞地区处于侗族传统文化核心区域,本论文以聚落群的形式考查该地区的典型侗寨,分析该地区侗寨的建筑空间所表达的民族文化。建筑空间是侗族文化体系中的构成元素,是当地自然环境与社区居民相互作用的产物,同时也受到文化体系中其他元素的影响,如生产方式、建造技术、社会组织与精神信仰等等。本研究将侗族聚落分为功能性空间与仪式性空间两类,前者与当地寨民的日常生活需求相关,建筑形式与功能的改变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后者更多地与遗产社区的精神需求相联系,建筑空间及相关活动体现寨民的文化认同。作为一处乡土聚落遗产,六洞侗寨具有实用、历史、艺术与文化等内在价值。在这些不同的价值类型中,功能实用价值是六洞遗产延续与发展的基础,文化认同是核心价值。作为活态遗产,六洞侗寨的延续性十分重要。遗产与文化的延续必然包含着变化,受现代文明影响,六洞地区发生了显著的文化变迁,导致了建筑空间的改变。然而与我国多数乡土聚落不同,六洞传统社会组织在传统文化延续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居民保持着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认同,积极参与到遗产保护与社区建设中。这种社区的文化自觉奠定了六洞民族文化复兴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乡土聚落保护的最终目标。
其他文献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尤其是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极大地影响了发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增长,由于历史和其他因素,中国的社会发展程度低,信用体系不健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
<正>作为我国财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退(免)税制度一方面保障了出口货物在国际市场上实现公平竞争,避免了货物在不同国家被重复征税;另一方面,在宏观经济调控、促进产业
当前的刑诉法典规定,公诉案件的被害人不享有上诉权,其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只能请求人民检察院抗诉。围绕着是否应赋予被害人以上诉权,目前理论界存在两种对立
2世纪90年代初,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183;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自此也开启了“软实力”研究与应用的潮流。从定义来看,“软实力”是指一国通过吸引和说服别国服从其目标从
<正>不少人认同,俊男美女为社会优势的重要"本钱"。诱发庞大整容行业的商机暴升,再加上媒体、广告如催化剂一样的推波助澜,包装整容术成为轻而易举的观念。接受整容的人也愈
远在中国西周朝代就己开始用琉璃来仿玉,当时琉璃为铅钡硅酸盐成分,加入磷酸盐为乳浊剂,到了唐朝开始用萤石进行乳浊,以后采用的乳浊剂更是多种多样。现代的仿软玉琉璃要达到
对交通网络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估是了解交通系统是否稳定以及安全的重要途径。本文梳理国内外交通学者提出的交通网络脆弱性概念,确立一种被广泛接受的脆弱性概念,将脆弱性看作是
随着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推进,今天的受众已经不再只是游走于不同媒介之间的读者、听众和观众,也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受众越
低危害性阻燃电缆料具有阻燃、低烟、低卤化氢释出等特性,代表着阻燃电缆料的发展方向。本文着重讨论无卤、低卤阻燃电缆料的制备。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如何防治污染、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