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ui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以来,多地爆出部分中小企业因为融资问题而倒闭的新闻,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到企业总数的95%以上,其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推进作用无可替代,同时其在促进企业间公平竞争、维持市场竞争活力、增加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中小企业所获得的资金支持与中小企业所做的贡献极不相称,导致融资难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是由于我国金融发展支持体系不够完善及中小企业自身特点造成的。为了化解这一难题,一方面中小企业要不断完善自身素质、努力拓展融资渠道,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为获取更多的利润和客户群体,需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在两者共同努力下,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找到既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又利于商业银行盈利的“交叉点”,即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是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而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和融资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即利用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与核心企业稳定的业务、贸易资金往来等优势,利用自己的动产抵押等换取银行贷款的新型金融产品。供应链金融是现代物流业与金融业的一次创新,将为银行、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带来多赢局面。  本文通过运用企业融资理论及供应链金融理论,概述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并分析融资难的成因,继而提出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特点。然后结合我国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状况,全面、深入地对供应链金融的内涵、模式以及运作原理进行分析,并从运作主体需求、运作流程及机理、收益与风险等方面对供应链金融的几种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提出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并通过具体的实例印证了供应链金融成为当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审计师声誉是社会公众及利益相关者对事务所与审计师个人保护投资者利益和维护职业道德规范活动的整体认知与评价。审计市场作为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的市场,投资者很难直接观
期望差距,意思是指非实际工作人员,通常可以是公众或者利益相关者对问题的认识和其期望很难达成一致,我们称之为期望差距。一直是在审计文献中反复出现的问题[1].因为审计师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