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由经济效益提升引发的负效应也逐步得到重视。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问题的频频曝光让人们不禁对企业的宗旨产生了争议,企业不应再是仅仅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组织,而是应当向以实现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方向转变,在牟求利润的同时,也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为了如实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以接受媒体大众的监督与评价,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简称CSR报告)应运而生。国内关于CSR报告披露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就如何提高CSR报告信息披露质量这一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话题,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报告质量仍处于亟待提升的阶段。文章将信息披露与信息需求相结合以寻求改善信息披露质量进而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途径。文章研究样本主要包括2015~2017年经润灵评级机构质量评级的CSR报告,在利益相关者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合法性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有效市场理论、信息披露理论等理论,将事件研究法与回归分析相结合,对我国CSR报告信息决策有用性进行了研究。首先以润灵环球发布的CSR报告质量评级得分为信息质量的衡量标准,分行业、地区、披露意愿等因素对CSR报告质量的现状、披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化分析。然后研究CSR报告的发布是否能对证券市场产生显著影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进而研究报告信息质量对证券市场造成了怎样的效应,并区分披露意愿,分别探讨披露的各类信息的信息含量判断信息披露质量的高低是否以及如何影响股市反应,在分析了其对超额收益影响的同时还分析了报告质量水平对投资者意见分歧度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1)CSR报告披露企业大部分为国企;我国企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且整体较低,其中自愿披露的信息质量显著低于强制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质量,在不同行业、地区、交易所、应规模块间均产生了较大差异;(2)CSR报告的发布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者决策,体现在超额收益和投资者意见分歧度两方面,CSR报告的发布对超额收益、累积超额收益产生了较明显的影响,对意见分歧度的影响不显著,但能显著降低意见分歧度的波动程度;(3)CSR报告的质量能产生显著市场反应,报告的质量能对市场意见分歧度带来显著影响,报告质量越高,市场意见分歧度越低,而是否与超额收益产生显著正相关关系取决于整体的质量水平、披露的内容及披露意愿;(4)市场不仅关注于信息披露的具体内容,也关注披露者的披露形式等能在一定程度体现披露态度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