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物需水量作为农业问题基础理论的研究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最初对其仅仅只是在蒸发蒸腾发面进行研究,随着之后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作物需水量的研究走出单纯实验的方面,开始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问题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问题,同时,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地区自然条件差异性大,各地粮食作物的需水量亦呈现差别,研究水资源和粮食作物关系的问题,提高水分生产率,增大农业用水的利用效率,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着手于我国不同地区主要粮食作物需水量在一段时期内的需水量分异。
本文主要从四个部分分析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需水量时空格局:
(1)通过阅读国内外作物需水量方面的资料,了解国内外在粮食作物需水量这个问题上的研究现状,确定整个文章的研究路线以及技术方法。
(2)理论研究部分。对需水量及其相关概念进行阐述。这一理论过程主要由三方面构成,第一方面,明确作物生长与水分之间的关系,作物在不同生育期内对水分吸收有何差异,以及水分在作物生长中的作用,第二方面,在不同灌溉模式下,作物需水量存在何种差异;第三方面,探讨三种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及玉米在不同地域的需水模型。
(3)实证部分研究。通过上章理论研究结果,分析中国主要粮食作物需水量的时空分布差异。从时间上看,本文将选取十一年的粮食种植面积数据,从空间上看,本文将以省份为单位,计算不同粮食作物在各省的需水量,并最终将三幅图幅叠加,计算主要粮食作物总体需水量的大小。
(4)结论。通过最终计算结果探析中国主要粮食作物需水量时空分布特点,将此特点应用于中国粮食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