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多人少”司法困境的刑法出路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uihui1986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如何有效解决“案多人少”困境是刑事司法的核心议题之一,实践中从刑事司法制度改革、刑事诉讼程序优化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有益探索。然而,我国“案多人少”困境之产生并不只是社会转型期的正常现象,更有因刑法理解和适用的误区导致刑事门槛降低,以致大量非刑事案件被纳入刑法评价范畴的人为因素。因此,有必要从刑法视角对这一困境加以审视,发掘其背后的刑法症结,并通过正确理解刑法指导刑法的司法适用,将导致刑事“案多人少”困境中的刑法因素排除出去,以期缓解这一困境,为刑事司法活动提供有益指导。全文除引言外,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考察我国刑事“案多人少”的司法困境及其现有的解决模式。大量的数据和事实表明我国很多地区存在着严重的刑事“案多人少”司法困境,我国刑事司法从优化司法资源配置角度主要采取了完善简易程序、刑事速裁试点及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等程序性解决措施。如此解决模式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亦逐渐面临“案多人少”困境反复出现的实践瓶颈,甚至遭遇审判程序形式化、刑事实体公正受影响等并发症,需增加刑法视角重新审视。第二部分,论证我国刑事“案多人少”司法困境的产生存在刑法症结。单纯的程序性解决模式忽视了“案多”的问题根源和焦点,犯罪圈的扩张和犯罪门槛的下降是导致我国刑事案件数量超过司法负担的重要原因。具体来看,社会转型期对社会防卫的需要造成刑法万能、工具主义高涨下动辄适用刑法,这是导致刑事案件增多的刑法观念因素;法治进程中刑事法网严密下刑法对社会生活介入面扩展和刑罚轻缓化下的轻罪扩容,是导致刑事案件增多的刑法结构因素;刑事司法中忽视个罪成立的实质标准、刑法适用孤立片面,是导致刑事案件增多的刑法技术因素。第三部分,对解决我国刑事“案多人少”司法困境的刑法理论路径选择进行论证。域外成功解决刑事“案多人少”的经验启发我们“案多人少”困境的解决必须依托于自身的刑法格局,刑事程序结构的改革和实施必须以本国的刑事实体为内核支撑。所以,从自身经验事实和坚持本土化角度出发,在解决我国刑事“案多人少”困境问题上,应当重申并树立正确的刑法观念,在自身刑法体系之下进行犯罪认识和犯罪认定的重述。具体而言,坚持刑法谦抑理念在刑事立法和司法中的贯彻、防止刑罚权滥用,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认定和处理的根本准则。在此之下,需要正确理解我国混合式犯罪概念,建立刑法体系化适用的科学方法,对当前误区进行扭转,准确界定罪与非罪,从刑法视角规划出解决我国刑事“案多人少”司法困境的理论出路。第四部分,构建解决我国刑事“案多人少”司法困境的刑法实践路径。在刑法理论出路的指导下,以刑事程序进程为线索,利用程序过滤、分流的天然机能通过对犯罪的正确认识和刑法的科学适用,将不应由刑法规制的案件排除刑事诉讼程序。主要包括在刑事立案阶段明确立案标准,侦查环节明确强制措施适用的实体根据,审查起诉环节建立以不应受刑罚惩罚性作为不起诉决定的标准,审判环节正确适用刑法定罪量刑、确保判决公正有效以防止二次诉讼。通过这样层层筛选,解决当前“案多人少”的司法困境,更确保刑事司法公正。
其他文献
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历时六年调查认定的LCD面板行业的价格卡特尔案件,并介绍了美国和欧盟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对此案件的调查制裁情况。世界几大LCD面板厂商
公民道德建设水平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影响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国在公民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全民整体道德素质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