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优选论为理论背景,结合声调理论和实际语料,讨论成都话的二字组和三字组的连读变调,着重讨论了三字组变调的方向性问题,旨在揭示成都话二字组和三字组变调的音系规律以及三字组变调方向性难以捉摸的动因。不少汉语方言连读变调的方向性一直是声调研究的难题。本论文通过对成都话语料的观察,发现成都话连读变调多数是发生在二字组的右侧,与普通话的变调不一样。但三字组变调的方向难以预测,有时自左向右,有时从右至左,而且似乎与句法结构没有逻辑关系。本文认为,三字组变调不同的方向性会在输出声调上呈现出不同的特性,即:当变调的方向是从右至左时,输出呈现出的特性为运作不足(underapplication);变调的方向是从左至右时,输出呈现出的特性为运作正常(normal application)。不同方向性的动因是为了要满足输出声调(outputtone)和基本声调(base tone)的对应(correspondence)。成都话三字组变调之所以会从右至左产生运作不足的输出声调就是为了要满足这种BO对应。为了满足这种对应,需要IDENT-BO这个制约条件。但是,如果为了满足这种对应关系而得出标记性很高的输出声调有可能会违反等级比较高的标记性制约条件,这个时候变调就会由相反的方向进行。因此,成都话三字组变调的方向性可以由忠实性制约条件和标记性制约条件的互动来捕捉。之前试图解释成都话连读变调方向性的方法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优选论的框架下,成都话变调方向性的难题得到了合理的解决。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对象和目的。第二章为语料陈述,主要介绍了成都话的单字调,二字组和三字组变调的模式和实例。第三章为本文工作的理论背景介绍。第四章从优选论角度入手,分节分别探讨了成都话的二字组变调和三字组变调,解释三字组变调的方向性问题。第五章为文献综述,比较了之前的分析方法和本文分析方法的异同,分析了优选论分析的优势。第六章是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