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涌入城市,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随之成为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所关注的热点。这一群体被规范地称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本研究以下简称为随迁子女)。他们随父母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城市,踏入新的环境,其社会化势必面临着种种问题。随迁子女正处于青少年阶段,身心发展正逐步走向成熟,他们相互之间在拥有共同经历、共同喜好、共同情感、共同心理及共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形成了同辈群体。同辈群体在随迁子女的学习生活中是一种客观存在,它经上由他们日常的交往互动对其社会化进程产生了巨大而独特的影响。位于上海市金山区的T中学是一所公办中学,招收随迁子女的比例在本区较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该中学为个案,通过对T中学随迁子女同辈群体的调查,对同辈群体在其社会化中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发现随迁子女社会化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其同辈群体有着很大的关联。本文期望藉此对随迁子女的教育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他们的社会化营造更好的环境,使他们的社会化过程变得健全和完善。本研究将T中学调查对象分为三大群体:混合班本地学生、混合班外地学生、全国班外地学生(T中教师将随迁子女统一称为外地学生)。由于采取整群抽样,所以三大群体是根据学校编班制定的。混合班中有本地居民子女及随迁子女,混合在一起编班比例大致为1:2,本地居民子女占多数。全国班则都是随迁子女。混合班中随迁子女及全国班中随迁子女是本文研究的主体,混合班本地学生只起到参照对比作用。调查收到有效问卷360份,并对其中10名同学进行了深入访谈。研究从社会化的七个方面生活技能、性别角色、学业成绩、社会交往、道德品质、自我意识、心理素质展开调查,对三大群体进行两两比较,并对随迁子女总样本中男女生进行比较,同时采用了结构式访谈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了解。本文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对随迁子女同辈群体的类型和表现作了概括和描述,对同辈群体的特点以及同辈群体对随迁子女社会化的影响作了归纳和分析。调查发现:全国班随迁子女的社会化程度要低于混合班随迁子女,特别在学业成绩、道德品质、自我意识这些方面,两大群体存在着明显差异。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良社会化倾向,主要体现在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诸如有相当数量随迁子女会与同辈群体做一些违纪、述规之事,个体成员在同辈群体中的特殊地位影响随迁子女心理健康等问题。而学校往往只在意学生的学业成绩,忽略了这些学生的其他社会化问题,并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式,致使这种社会化不良状况日益严重。本文从社会、学校环境、教师三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改善对策: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建设积极的校园文化;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把握群体核心成员等,将这儿方面形成合力,从而引导随迁子女同辈群体的健康成长,使同辈群体在交往互动中能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