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吸波技术不仅是军事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商业领域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吸波材料逐渐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虽然电磁波已经在无线通信、军事等领域取得成熟的发展,依旧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如:电磁干扰、信息泄露等。因此,亟待发展一种符合质量轻、厚度薄、强吸收、频带宽要求的性能优异的吸波材料。由于Fe3O4独有的低饱和磁矩、高磁化率、超顺磁性、高矫顽力、低毒、低成本等特点,成为目前最有发展前景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吸波技术不仅是军事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商业领域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吸波材料逐渐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虽然电磁波已经在无线通信、军事等领域取得成熟的发展,依旧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如:电磁干扰、信息泄露等。因此,亟待发展一种符合质量轻、厚度薄、强吸收、频带宽要求的性能优异的吸波材料。由于Fe3O4独有的低饱和磁矩、高磁化率、超顺磁性、高矫顽力、低毒、低成本等特点,成为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理想吸波材料之一。然而,Fe3O4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缺点,如密度较大、吸波强度不高、吸波频带较窄等。本论文主要目的是发展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获取结构可控的纳米Fe304复合材料,深入探讨复合材料的吸波机理,并且通过电化学方法对复合材料微结构调控,探究微结构变化对吸波性能的影响规律。目前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对纳米Fe3O4及MWCNT的吸波性能进行初步探索,得出纳米Fe3O4的最优反射损耗为-10dB,MWCNT的最优反射损耗为-5 dB,远远达不到实际应用要求。因此利用溶剂热法和原位聚合高温碳化法制备两种不同结构的Fe304复合材料:Fe3O4/MWCNT“项链状”复合材料、Fe3O4@C“核-壳”结构复合材料。其中,Fe3O4/MWCNT复合材料的最优反射损耗提升至-25 dB,Fe3O4@C复合材料的最优反射损耗提升至-17dB,当涂层厚度为3 mm时,优于-10 dB的频宽约为3 GHz。通过调节Fe3+的添加量,溶剂热的时间,沉淀剂的添加量及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多种方法设计纳米Fe3O4/MWCNT复合材料微结构。利用实验参数的调节实现对复合材料的尺寸、密度、微结构组成的可控制备,探究其对吸波性能的影响规律。借助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及离子注入来实现Fe3O4/MWCNT微结构调控,经过充电后的Fe3O4/MWCNT复合材料,在2~18 GHz范围内,表现出极优的吸波性能,当涂层厚度为3.5 mm时,反射损耗提高至-50 dB,优于-10 dB的频宽约为2 GHz。通过调节热处理工艺参数及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两种方法设计纳米Fe3O4@C复合材料微结构。使用XRD、SEM、In-Situ TEM等手段表征纳米Fe3O4复合材料微结构的变化,探究Fe3O4@C形貌、微观结构的改变对吸波性能的影响。通过碳热还原法,实现Fe@Fe3C@C复合结构的制备,其微波吸收性能大幅度提升,当涂层厚度为1.5 mm时,反射损耗高达-49 dB,且优于-10 dB的频带宽度约为7 GHz。
其他文献
TiAl合金具有低密度、高比强度及高抗蠕变性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较差的热塑性和本征脆性却始终制约着TiAl合金的发展。合金化引入具有较多滑移系的β相是改善合金热塑性的有效方法。然而,β相在低温时有序化为硬脆的β0相,不利于合金的室温塑性。因此,引入高温β相的同时控制室温β0相含量成为改善合金性能的关键。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和晶格动力学方法,计算Ti-Al-M(M=V、Cr、Mn)的声
镁合金作为目前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在汽车交通、航空航天及电子产品等领域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较差的耐腐蚀性能严重制约了镁合金的大规模应用。除了常见的温度、应力等物理因素,环境中的微生物同样会对镁合金及其防护涂层的腐蚀失效产生影响。本文探究了铜绿假单胞菌对AZ91D镁合金及微弧氧化涂层腐蚀行为的影响,并探讨了影响机制,丰富了镁合金在微生物腐蚀领域的研究。本文通过浸泡试验及腐蚀电化学试验,对比了
以五种及五种以上元素为主元的高熵合金打破传统合金的设计思路,具有高熵效应、迟滞扩散、严重的晶格畸变及“鸡尾酒”效应等特性。目前,已有的难熔高熵合金大部分昂贵且密度高,不利于工业的应用;另外,现有的高熵合金大多数不具备拉伸塑性,因此亟需解决高熵合金存在的密度高、塑性差等缺点。为开发新型高温结构材料,本文采用真空电弧熔炼制备以难熔金属元素为主元的Ti-Zr-Nb-V-Al的高熵合金,研究Al、Ti、Z
本文以藏传佛教后弘初期的波罗艺术风格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艺术学理论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11至13世纪的藏式波罗艺术图像,总结这一特定艺术风格的图像构成,探讨图像背后的历史、地理、宗教交流等因素。首先从波罗王朝的艺术出发,寻找后弘期藏式波罗艺术的风格来源,波罗王朝的艺术风格由笈多式印度古典美学的沉静逐渐走向巴洛克式富于装饰的特征,并向世俗倾斜,体现了当时印度社会的审美观念。由于当时印藏在地理和宗教活
近年来工业含磷废水的违规排放造成的水体富养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工业含磷废水中的次磷酸盐更是很难处理。臭氧/过氧化氢/亚铁工艺对于次磷酸盐的氧化具有氧化效果好,运行成本低,反应器易于维护等特点,是处理次磷酸盐废水的有效手段。本课题在反应器结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优化,创新性的引入文丘里射流器增大臭氧与试验废水的混合效率,促进了臭氧在水中更快更多的分解羟基自由基。针对臭氧浓度、过氧化氢投加量、硫酸亚铁投加
近年来,随着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人们对电子器件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半导体器件的尺寸逐渐达到亚微米级甚至纳米级。这其中,量子点作为一个准零维的结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耦合量子点分子的超导隧道节中存在着多种电子关联效应,从而导致流经超导结的Josephson电流呈现出多种有趣的变化。而Josephson结对于设计具有微机电功能的电子器件以及量子计算、量子信息处理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所以继续深入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所伴随着的是人们生活所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有机固体废弃物(例如:餐厨垃圾,污水处理行业的剩余污泥、黑臭水体的黑臭底泥和牲畜粪便等),这些有机固体废弃物有机质含量高,含水率较高,若不进行干化处理将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以有机固体废物中的污泥为例,根据E20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污泥处理和处置市场分析报告(2016年版)》,目前中国每日所产生的含水率为80%的污
磨损损伤与疲劳损伤作为常见的损伤形式广泛存在于工程实际中。以往对于两者的研究通常分别考虑,将单一损伤形式作为零件校核设计的依据。在工程实际中,磨损损伤与疲劳损伤往往会同时存在于一个接触表面,而且两者的关系并不是损伤的简单叠加,而是存在相互影响,以一种耦合损伤的形式存在。齿轮作为工程中被广泛应用的机械元件,对其损伤过程的研究一直是众多学者的研究方向,同时在齿轮的啮合过程中,齿面上同时存在着磨损损伤与
近些年来,复合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在保证元素均匀性的基础上解决大型铸锭的尺寸问题,所以尝试将复合工艺运用在大型铸锭的生产上。对于多层复合铸锭来说,界面结合质量直接影响到多层复合铸锭的使用性能以及服役寿命。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对多层复合工艺生产的复合界面进行一系列的研究。本文主要围绕多层复合铸锭的界面展开研究,主要采用ProCAST软件进行界面位置温度场模拟、复合层CAFE模型计算以及中频感应
本篇翻译实践报告探究了运用生态翻译理论的“三维”转换法指导完成《堪萨斯城:美国的故事》(节选)中译的方法。报告首先分析了纪实类文本翻译的特点,其次阐述了应用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转换法指导翻译实践的过程,最后通过翻译案例分析,总结为了维持、协调、平衡原语生态和译语生态,在翻译中实现“三维”转换的翻译方法。笔者在此次实践过程中,遵循生态翻译理论中的“多维度适应和适应性选择”的翻译原则,采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