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细胞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虽然化疗作为肝癌治疗重要的一部分,但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化疗药物疗效有限,且毒性作用较大,经几次应用后还会发生耐药现象。近年来,采用天然植物的提取物探讨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白藜芦醇化学名为芪三酚,是一种存在于多种植物中非黄酮多酚类化合物,除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调节免疫、抗炎症、抗衰老等作用外,其抗肿瘤活性越来越得到关注。本文探究了白藜芦醇对于三种肝癌细胞系HepG2、Bel-7402和SMMC-7721的影响及潜在的作用机制。用EdU掺入法检测白藜芦醇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发现100?M白藜芦醇处理肝癌细胞24h后显著抑制了肝癌细胞的增殖作用,而在相同条件下白藜芦醇对正常肝细胞系HL-7702的增殖作用抑制不明显。细胞凋亡是一种由基因控制机体自发的死亡过程,在肿瘤细胞中不仅细胞增殖失去控制,其凋亡能力也出现失衡,诱导细胞凋亡是许多抗肿瘤药物的发挥作用的机制之一。我们用TUNEL法检测白藜芦醇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经白藜芦醇处理后HepG2、Bel-7402和SMMC-7721细胞凋亡率分别由4±0.83%增加到13±1.32%,3±0.78%增加到14±0.72%,5±0.33%增加到16±1.12%,远高于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进一步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显示白藜芦醇上调了肝癌细胞系中Bax和cleaved-PARP蛋白的表达,同时下调了Bcl-2、caspase-3、caspase-7和PARP蛋白的表达。肿瘤细胞中由于抑癌基因和原癌基因发生了突变,导致信号通路发生异常,其中PI3K/AKT信号通路在多种癌细胞中异常持续激活,不断发挥抗凋亡的作用。本实验中白藜芦醇抑制了HepG2细胞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p-PI3K、p-AKT以及下游的p-FoxO3a的表达水平。SIRT1作为肿瘤发展过程中一个关键性的调节因子,在Hep G2细胞中白藜芦醇上调了SIRT1的蛋白表达和酶活力,并减少SIRT1下游靶分子FoxO1的乙酰化水平。为了探究SIRT1在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我们使用SIRT1特异性的抑制剂EX527抑制其酶活后,发现p-PI3K、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又增加了,这就说明白藜芦醇通过激活SIRT1的活性来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肿瘤抑制基因DLC1不仅在肝癌中表达缺失,而且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中也表达低下甚至缺失,它可通过其RhoGAP结构域调控细胞增殖、细胞骨架组装、黏着斑组装等多种细胞进程,同时DLC1的翻译后修饰作用也会影响其发挥抑癌作用。我们发现白藜芦醇显著增加了肝癌细胞系中DLC1的表达水平并且抑制了HepG2细胞的迁移作用,用免疫共沉淀实验探究AKT对DLC1的作用发现DLC1在一定程度上作为AKT下游分子被磷酸化,而磷酸化后DLC1功能发生了哪些改变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这些结果显示:白藜芦醇通过上调SIRT1的蛋白水平和其酶活性,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减少p-PI3K、p-AKT、p-FoxO3a和Ac-FoxO1的表达水平,增加DLC1的磷酸化水平,通过这些翻译后修饰作用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并抑制增殖和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