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泉域地下水动态特征及监测网优化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junpe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地下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过量开采地下水不仅会引起地面沉降、地裂、地陷等地质灾害,还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本文以济南泉域为研究区域,分析了泉域内地下水位的年内及年际动态特征,探讨了地下水位的影响因素,分析了地下水位的时间序列及趋势面,最后对地下水监测网进行了优化。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济南泉水的保护、地下水位预测及监测网下一步优化有着积极作用。本文的主要结论及创新点有:1.研究了近60年地下水位的序列资料,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从整体上看,补给区、径流区、排泄区地下水位与降雨量关系密切,呈明显季节性,其中补给区与径流区地下水位一致性较好,排泄区地下水位在汛期上升最快;分别分析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及2003年以后地下水位特征,总体看,地下水位经历了“上升-持续下降-波动-上升”四个阶段,认为随着时间推移,地下水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逐渐增加。2.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研究了大气降水、人工开采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并通过建立多年降雨量、市区开采量、外围开采量与地下水位的回归模型研究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大气降水与人工开采对地下水位的影响情况,认为六十年代当年降雨量与前一年降雨量对地下水位有显著影响,而开采量没有显著影响,七八十年代开采量尤其是外围开采量对地下水位有显著影响,降雨量没有显著影响,并认为九十年代以后泉域地下水位受大气降水、人工开采、人为水利工程的联合影响,其中人为水利工程影响较为显著。3.采用灰色模型-频谱分析模型-自回归模型的联合模型,分析了2007-2009年趵突泉月均地下水位的序列资料,发现近几年泉域地下水位呈逐年上升趋势,找到一个时间为一年的主周期,这反映了地下水位的季节性变化,通过模型精度检验发现该模型精度的良好,可用于地下水位的预测。首次将多项式趋势面分析模型应用于济南泉域地下水位的分析,采用surfer软件作出了地下水位的趋势面偏差图,划分出了地下水位的异常区域,并分析了异常点地下水位异常的原因。4.针对济南泉域现有地下水监测网的布局情况,采用普通克里金法对监测点密度进行优化,计算得到变差函数为γ( h ) = 0.3085 hi0j.5551,提出了在研究区域新增11个监测井去掉一个监测井的优化方案,优化后监测点的理论方差均满足监测需求。最后以地下水位均值的置信区间为优化目标,结合统计理论对地下水位的监测频率进行了优化,认为5天一次的监测频率是合理的。
其他文献
【正】 据爱尔兰自杀学会公布的数字表明,今年第一季度爱尔兰自杀统计学数据比去年同期增加81%。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一些杂志的报告显示,年轻的爱尔兰男性自杀的可能性是女性
期刊
近代中国经过几番磨难,终于深刻地体会到新式教育的重要。教育行政者有感于教育的落后,故而从清末的“预备立宪”开始,到辛亥以后的“五族共和”,以及北伐后的“定都南京”,
关永吉是“华北沦陷区有影响的小说家,乡土文学的提倡者”,“是一位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创作实践中都极具特色的个性作家”,但迄今为止鲜有研究。在沦陷区特殊的语境下,“遗民
被冠以“吴中四才子”之一的祝允明可谓是明中叶一位具有鲜明个性的才子,在文学史上处于承上启下的转折性地位。他身兼多重角色,既是书法家,又是文学家。除了备受世人瞩目的
全媒体时代,信息无处不在,软色情十面埋伏。一些与“性”相关的不良信息很容易对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时期的青少年产生极其不良的诱导,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道德观念,使得近年来少女人工流产、青少年性犯罪和艾滋病等性病低龄化且持续增加等社会问题不断攀升。针对这些现象,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研究充分利于现代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资源,尝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结合慕课开展性教育,探索效果好、实用性强的教学模式。通
背景与目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称过敏性鼻炎,是一种由变应原刺激引起的鼻黏膜免疫反应性炎症。其发病率高,根治困难,发病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近来研究显示,
书籍装帧设计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书籍装帧设计艺术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文化水平和工艺水平的高度。不同的地域国度作品,散发出不同
《北京版<格斯尔传>》与《蟒古思故事》以其丰富的内容、高超的艺术技巧,受到广大读者的赞赏,引起众多学者的瞩目和兴趣,纷纷加以介绍和研究。但在“比较研究”领域中属较晚
嵌入式技术的发展给工业控制领域带来了深刻影响,促使工控领域的技术变革和产品升级。数控技术也越来越多与嵌入式技术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技术领域—嵌入式数控技术。论文的
目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以其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脑梗死后脑组织继发性损伤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细胞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