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纲领所阐发的知识观、知识的“制造”方式以及真理观,无不带有浓重的建构主义色彩。知识是什么?知识是被集体大众认可并赋予权威的信念,是特定社会情境之中人们协商的结果。知识是如何产生的?知识是从实验室中制造生产出来的。对真理如何理解呢?真理并非是理论与实在的符合,而是可以发挥作用并与实在相联系的理论,更多的是一种修辞手段。邦格站在科学实在论的视角,分别对以上三方面给予批判。①知识内容的产生会受到所在语境的影响,但内容受语境影响的事实并不能证明二者没有区别,且一切科学甚至是纯粹的数学都是关于社会的、都含有社会内容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②对于科学事实的社会建构,邦格认为这一理论体现了科学局外人的愚昧,是对事实与陈述的混淆以及对现实自然的忽略,是用建构事实代替发现事实。“现实存在于话语中,并由话语构成”实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解释学,科学知识社会学家是自相矛盾的反实在论者。③对SSK认识论相对主义的批判主要是围绕对真理的讨论进行的,核心观点是,客观永恒的真理是存在的,且真理具有普适性,真理不是这个或那个群体的财产,否则就是意识形态性的,不是科学性的。最后,邦格认为实用主义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核心点,而实用主义对于科学来说不可取;SSK的观点“科学(包括数学)和技术都具有意识形态的内容甚至它们已经变成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是错误的,是SSK对科学与意识形态的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