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英语全球传播的是英语变体的出现,并且对于全球将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领域带来巨大冲击。这也意味着全世界普遍认可了英语变体的合理性。英语不再是英国或者美国的私有物,它已成为和其他非母语国家的共同财富。使用不同英语变体的各国人们的交流也就成为理论和实践上的热门话题。交际能力理论自从海姆斯提出,便在英语教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交际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国家教育部于2002年颁布了关于英语新课程标准,规定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尤其是要培养口头和笔头的能力,即交际能力。可见外语教学已经把培养外语学习者交际能力看成是外语学习的最终目标和根本所在。既然交际能力是外语学习的最终目标,如何检测学习者是否达到了目标呢?国内外有各种各样的标准来检测交际能力。交际能力的内涵和标准都是以母语者为基础的。但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全球化语境下,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发生了变化与变异。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作为国际通用语的英语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与传播,英语出现了各种变体,非英语母语者人数大大超过英语母语者人数,以母语者为基础的交际能力的内涵与标准不再适合全球化的趋势。所以应该对交际能力的内涵和标准进行重新思考。本文认为交际能力的标准与内涵应该考虑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英语变体的出现。经过认真思考与研究,本文作者认为各种英语变体是由本地文化和社会价值形成的,这些变体形式与当地文化和社会价值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这些变体形式详细说明在何时何地说什么是合适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与考试中,不考虑英语使用者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而仅以本族语者为标准是不合适的。本文以批评理论和社会语言学中的语言变异理论为理论框架,对交际能力的内涵与标准进行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