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三十年中国戏剧理论流变论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qq135451972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戏剧的发展和戏剧理论的流变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至关重要,它续接了启蒙的重任,又开创了现代演剧体系。自觉的艺术实践和理论构建使新时期戏剧的艺术品格发生彻底的变化,由政治工具或者庸俗社会功用论的附庸地位,成为自觉的艺术主体理念的艺术创造。中国新时期的戏剧理论流变有清晰的脉络可循:新时期初期的戏剧理论充满了激情和理想的济世情怀,知识分子精英在种近乎狂热的普世热情中谱写戏剧的启蒙话语,此间虽有主流意识形态和国家权力话语的干预,但知识精英的启蒙话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到了90年代以后,由于社会环境和政治政策的变化,受国外后现代的影响,绝大部分知识分子面对当时的政治环境和商业挤压,其学术追求充满了绝望的心态,于是,犬儒理性大行其道,启蒙话语不再占据话语的主导地位,知识精英的热情也在权力和市场的双重挤压下变得消沉,主旋律戏剧理论与批评开始占据媒体的主要地位,而大众戏剧和商业戏剧兴盛的结果就是大众戏剧理论和商业戏剧理论的勃兴。90年代后半段,特别是21世纪以来,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整体国力的增强,以及中国舆论政策的导向使民族主义开始高涨,对于身份认同的探索与呼喊高过以往的任何一个阶段,当然,民族主义经常极端化为民粹主义或狭隘的民族主义,在事实上成为文化保守主义的坚固堡垒。这些流变的过程都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因素,正如新时期戏剧界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戏剧观的大讨论,其结果就是中国戏剧开始摆脱工具论和附庸论的影响,在观念上达成艺术自主的共识。而纠结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关于历史剧的争论,在80年代还走不出循环的泥沼,在90年代实际上已经不再重复以往讨论的老路了,他们以一种戏谑的姿态解构了沉重的历史话语,虽然诸多的问题被悬置,虽然没有做理性的、学理化的彻底的审视,但在后现代的解构狂潮下,部分知识精英依然执着于现代性的探索,意义非但没有被消解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种重新建构。90年代以降的大众狂欢的众声喧哗图谱也是和主流舆论的导向、知识分子精英话语的被消解、民族实力的增强、大众市场的勃兴等等联系在一起。本文主要依时间顺序,先后对戏剧观大讨论的缘起、内容和影响,中国现代演剧理论的确立,历史剧讨论,戏剧命运的大讨论,大众戏剧理论的勃兴和寻求民族认同的民族主义的探索和论争等问题进行了梳理与思考,力图在叙述现象的同时研究其背后深刻的文化成因和社会因素。
其他文献
<正>相较于传统黄金时段电视剧为王而导致的混战状态,22:00以后的收视空间则要宽松许多。观众的收视习惯尚未定型,收视需求也更趋于多元化,电视剧、新闻、专题节目、谈话节目
众所周知,路由器长久以来一直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设备,其重要性不可低估。随着数字家庭,远程控制,快速布线等需求的增加,无线路由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是,传统的无线路由器
本文以《说文》为依据,讨论了我国古代羊、蛇、犬、豸四种动物图腾崇拜的有关现象。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汉字记录文化事态的生动性、丰富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增强创新能力成为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基本要素
介绍了扬州市江都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建设主要推进措施及取得的成就,并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学习投入是指一种积极的、愉快的、关注于任务的心理状态,是影响(?)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学习倦怠是与学习投入相对立的学习状态,(?)习投入有侵蚀作用。本文从成就动机和学
小刺猴头[Hericium caput-medusae (Bull.:Fr)Pers.]是一种珍贵的可药用和可食用菌,是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稀有的菌物资源。小刺猴头菌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其中研究较多的是多糖成
<正>今天的中国观众们忽然发现电视上放的纪录片竟越来越像美国"大片"了——场景壮美、画面精致、悬念丛生、高潮迭起,连包装都变得时尚起来。它们以讲故事的方式和近乎完美
消费是生产发展的动力,没有有效的消费就不会有经济的增长。我国在持续30多年高增长后,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传统增长引擎正加速失效,现实的经济发展方式、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动
<正>作为大众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一直责无旁贷地担负着为政府提供宣传平台,引导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的功能。在我国,重大主题纪录片一直是承载这种功能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