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片展开式悬浮生物载体接触氧化法地表源水预处理的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8307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膜法工艺,接触氧化池内设有填料,绝大部分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固着生长于填料表面,少部分则是絮状悬浮生长于水中.通过曝气方式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氧气,利用水流和气流的紊动,水中的污染物转移到生物膜上,进而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在目前传统的自来水处理工艺无法满足微污染源水处理要求的情况下,生物接触氧化法源水生物预处理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微生物载体是生物接触氧化法的核心,该文在国际上首次研究了"叠片展开式悬浮生物载体"应用于生物接触氧化法,特别是源水生物预处理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悬浮生物载体用于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地表微污染源水时,无论是挂膜、流化还是对各种污染物的去除,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不同的工艺参数和环境条件对运行和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有明显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该悬浮微生物载体比表面积大、流化状态好,气、水及微生物之间的传质效果好.2、采用自然挂膜方式即可成功挂膜,挂膜时间为18天左右,较一般微生物载体的挂膜周期短.3、叠片上的微生物相包括菌胶团、钟虫、轮虫、飘体虫及苔藓虫等.4.NH<,4><+>-N去除效果与进水浓度、气水比及水力停留时间有关.该研究条件下,合适的气水比为1.0:1~1.3:1;水力停留时间为1.0~1.5小时.5、水温是影响NH<,4><+>-N去除效果的重要环境因素.各工况平均温度范围为7.0℃~22.5℃,NH<,4><+>-N平均去除率为40.1~85.65.填料比表面积增加可以减缓水温下降对去除率的影响.6.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13.2﹪~33.6﹪.COD<,Mn>的去除率随气水比及水力停留时间增加而略有增加;随温度增加而增加.7、浊度去除率在11.9﹪~71.9﹪之间,各工况平均去除率大部分处于20﹪~50﹪之间.随浊度去除率升高,NH<,4><+>-N、COD<,Mn>去除率也略有升高.8、生物接触氧化池对铁、锰有一定的去除作用,绝大部分情况下铁的去除率在20﹪~60﹪,锰的去除率在16.7~61.3﹪之间.
其他文献
江西省赣州市离子型稀土矿采用池浸法和原地浸析法开采稀土,浸矿剂硫酸铵(NH4)2SO4,开采后土壤中残留大量的浸矿剂,破坏了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本论文
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推动了乡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为“三农”问题的根本性解决提供了契机.而空间规划的合理与否、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乡村振
城镇规划是促进城镇健康有序发展和稳步实施城镇化战略的前提和保证,在城镇规划制定过程中引入环境影响评价,不但可以使所制定的城镇规划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发展的同时充
随着CAD技术的发展,注塑模CAD己经在提高注塑模具设计和加工效率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注塑模CAD系统中基本的组成部分,注塑模模架库是提高注塑模设计效率的关键。
期刊
本文主要对地表水体及其底泥环境这个体系中甲基汞的光化学去甲基化机理以及汞的细菌甲基化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研究。对于甲基汞的光化学去甲基化(光化学降解)的研究,我们在之前对佛罗里达湿地水中甲基汞光化学降解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3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环境水体(海水、溪水以及可溶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水溶液)作为研究对象,通过~1O_2、·OH、e~-_(aq)
学位
铸造低碳马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淬透性、优良的室温和低温力学性能、腐蚀疲劳强度和动静态断裂韧性,优良的服役性能,如抗空蚀、抗磨损性能等,是目前国内外大中型水轮机转轮广泛
国土空间规划是新时期我国空间治理改革的重要举措,具有突出的制度政策导向属性,其规划编制应紧密结合政策导向,切实体现生态文明建设、国土用途管控、规划有效传导、信息科
结合相关资料可以发现,我国在20世纪 90 年代就正式进入到老年社会.但是然而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来说,养老社会起步时间较晚,无法衍生出与之相匹配的居住建筑体系.尤其是从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