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膜法工艺,接触氧化池内设有填料,绝大部分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固着生长于填料表面,少部分则是絮状悬浮生长于水中.通过曝气方式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氧气,利用水流和气流的紊动,水中的污染物转移到生物膜上,进而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在目前传统的自来水处理工艺无法满足微污染源水处理要求的情况下,生物接触氧化法源水生物预处理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微生物载体是生物接触氧化法的核心,该文在国际上首次研究了"叠片展开式悬浮生物载体"应用于生物接触氧化法,特别是源水生物预处理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悬浮生物载体用于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地表微污染源水时,无论是挂膜、流化还是对各种污染物的去除,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不同的工艺参数和环境条件对运行和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有明显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该悬浮微生物载体比表面积大、流化状态好,气、水及微生物之间的传质效果好.2、采用自然挂膜方式即可成功挂膜,挂膜时间为18天左右,较一般微生物载体的挂膜周期短.3、叠片上的微生物相包括菌胶团、钟虫、轮虫、飘体虫及苔藓虫等.4.NH<,4><+>-N去除效果与进水浓度、气水比及水力停留时间有关.该研究条件下,合适的气水比为1.0:1~1.3:1;水力停留时间为1.0~1.5小时.5、水温是影响NH<,4><+>-N去除效果的重要环境因素.各工况平均温度范围为7.0℃~22.5℃,NH<,4><+>-N平均去除率为40.1~85.65.填料比表面积增加可以减缓水温下降对去除率的影响.6.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13.2﹪~33.6﹪.COD<,Mn>的去除率随气水比及水力停留时间增加而略有增加;随温度增加而增加.7、浊度去除率在11.9﹪~71.9﹪之间,各工况平均去除率大部分处于20﹪~50﹪之间.随浊度去除率升高,NH<,4><+>-N、COD<,Mn>去除率也略有升高.8、生物接触氧化池对铁、锰有一定的去除作用,绝大部分情况下铁的去除率在20﹪~60﹪,锰的去除率在16.7~61.3﹪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