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我国总体上的经济水准已经进入世界前列,庞大数量的人口涌入各大城市中心,城市建设规模不断增大,与此同时,城市人口数量的剧增带来的居住压力,机动车辆的与日俱增带来了地面交通的巨大压力,诸多发展问题如影随行,亟待解决。为了缓解种种日益明显的矛盾,对于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城市建设的愈来愈关注的焦点之一。高耸的地上建筑的蓬勃发展,一方面缓解了人们居住的需求矛盾,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地下空间的拓展利用。城市空间拓展的热潮,使得人们愈发重视地下工程的开挖与支护的相关理论与技术的探究。本文以位于湖南地区某基坑支护工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桩锚联合支护的必要性,采用数值模拟结合工程监测的方法验证了支护设计的可靠性,为该地区同类基坑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本文首先系统地阐述了围护桩支护、预应力锚索支护的基本构造及其工作机理,分析了桩锚联合支护的必要性,同时对常用的桩锚支护结构设计理论进行分析总结;(2)结合基坑的所处的特殊环境,从施工工期、安全性、经济性三方面比较分析排桩+锚索支护形式、排桩+内支撑支护形式、地下连续墙支护形式三种支护形式,确定该基坑工程采用排桩+锚索支护形式。(3)FLAC3D模拟结果表明:1、在土方施工的过程中,基坑最大水平位移发生在基坑中部附近位置;2、在土方施工的过程中,锚索自由端的轴力大致保持不变,锚固段通过与周围土的侧摩擦力传递所受力,呈现出沿锚索长度方向逐步减少的趋势;3、基坑最大位移值约为6.7mm,桩锚支护参数能满足基坑变形的控制。(4)现场监测数据表明:一方面其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相近,另一方面表明排桩+锚索支护参数设计可行,基坑变形得到了有效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