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杆菌介导为目的的非洲紫罗兰品种‘Hiroko’组培体系的建立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55567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非洲紫罗兰(Saintpaulia ionatha)进口品种‘Hiroko’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定芽诱导、不定芽增殖以及组培苗瓶外生根三个步骤来建立非洲紫罗兰组织培养体系。同时,在已建立的组织培养体系基础上研究不同抗生素对非洲紫罗兰不定芽及不定根诱导的影响,以期为后续的农杆菌介导非洲紫罗兰遗传转化提供基础。  非洲紫罗兰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在非洲紫罗兰不定芽诱导阶段,选用培养基中添加的6-BA/NAA浓度比例和蔗糖浓度、以及不同的外植体类型作为试验因子,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适宜的不定芽诱导条件。试验结果显示,最适合使用叶片的下部作为外植体,且最佳的培养基配方为MS+6-BA(0.5mg/L)+NAA(0.5mg/L)+蔗糖(20g/L)。在不定芽增殖阶段,选用培养基中添加的6-BA/NAA、GA浓度、蔗糖浓度作为试验因子,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适宜的不定芽增殖培养基配方。试验结果显示,最适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0.1 mg/L)+NAA(0.1 mg/L)+GA(2mg/L)+蔗糖(20g/L)。在组培苗瓶外生根阶段,通过对不同生长情况的组培苗进行单因素扦插试验来选取最适宜其瓶外生根的条件。对于1等苗(生长至2cm,有三对以上成熟叶片,生长健壮无畸形的无根苗)来说,可以直接扦插到基质中进行生根,最适宜的扦插基质为蛭石。对于2等苗(生长至1.5cm,有两对以上成熟叶片,生长健壮无畸形的无根苗)来说,最好先使用200mg/L的NAA进行速蘸,速蘸之后扦插到蛭石上,生根率可以达到100%。  几种抗生素对非洲紫罗兰不定芽及不定根诱导的影响:分别研究了3种抑菌抗生素(头孢霉素、头孢氨苄、羧苄青霉素)对非洲紫罗兰不定芽诱导的影响,以及3种筛选抗生素(硫酸卡那霉素、硫酸新霉素、G418)对非洲紫罗兰不定芽和不定根诱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宜作为非洲紫罗兰不定芽诱导阶段的抑菌抗生素为羧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且两种抑菌抗生素的最适用浓度均为300mg/L,而头孢氨苄不适合作为非洲紫罗兰不定芽诱导阶段的抑菌抗生素。最适宜作为非洲紫罗兰不定芽诱导阶段的筛选抗生素为硫酸卡那霉素和G418,适宜的筛选浓度分别为50mg/L和5mg/L,硫酸新霉素不适合作为非洲紫罗兰不定芽诱导阶段的筛选抗生素。适合作为非洲紫罗兰不定根诱导阶段的筛选抗生素为硫酸卡那霉素,筛选浓度为80mg/L,硫酸新霉素和G418不适合作为非洲紫罗兰不定根诱导阶段的筛选抗生素。
其他文献
为解决目前国内已有的燃煤计量系统普遍存在着计量模型粗糙、系统通用性不强、计量精确度不高的缺陷的问题,以萧山发电厂输煤程控工程为背景,构建出了一套完整的计量系统。本系
本研究在对沐川县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进行分析过程中,引入了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计算机自动分类技术与专家知识对该区域的LUCC、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对人居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游憩活动的需求也在大幅度提高,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各地竞相兴建或改造城市公园、区
中长期径流预测在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工业和农业生产安全、水利设施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栽实际的生产生活中对其精度和预见期的要求也相对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人类将逐步从外层空间观测地球、探索宇宙,从而为我们认识国土、开发资源、研究环境、分析全球变化找到新的途径。在林业生产中,森林的一些参数(如郁闭度、
光皮树(Swida wilsoniana (wanger.) Sojak)隶属山茱萸科(Cornaceae)株木属(Swida Opiz)落叶灌木或乔木,在黄河流域至西南各地均有分布。光皮树是一种果实含油量较高的野生木
植物次生生长是维管形成层不断产生新的次生木质组织和次生韧皮组织的过程。多年来研究进展表明,激素、转录因子、调控因子等参与调控次生生长的过程。然而,林木次生生长及其
根据在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调查样地,分析了兴安落叶松林林分结构对林分更新、林木竞争、林分生长、生物量生产力的影响,阐明了兴安落叶松天然林林分生产力的特征。
本文利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对除虫菊种子进行辐射,通过观测辐射后M1代的发芽率、出苗率、幼苗生长情况等,研究60Co-γ射线辐射对除虫菊的生物学效应;从200多株辐射M1代中筛
对大庆地区盐碱地进行垂直土壤剖面(0-80cm)和水平不同层次土壤(0-10cm、10-40cm、40-80cm)总盐、土壤pH值、总碱度、交换性钠、土壤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土壤特征值及地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