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原子分子物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20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系统地发掘、收集和整理原始文献和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对20世纪中国原子分子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力图从整体上厘清其发展的基本脉络,较为客观地反映其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和基本特点。 本文的要点如下: 1、对1918年至1935年间我国学者在原子分子物理学领域发表的论文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得出了该时期中国学者研究工作的一些特点;分析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物理系以及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在原子分子物理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对吴有训、吴大猷和严济慈在这三个研究群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别进行了论证,同时论述了这些研究工作与中国物理学“学术独立”之间的关系,认为这些研究对中国物理学走向“学术独立”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为中国科学的“学术独立”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2、分别从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材情况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原子分子物理学方面的高等教育情况。在20世纪上半叶,分别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的物理系进行了重点分析;在20世纪下半叶,主要选取吉林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等作为考查对象,分别介绍了其培养原子分子物理学专业研究生的情况;同时分析了1952年的“院系调整”对我国高校原子分子物理教学方面的影响。 3、分析了国家“科技规划”和钱学森等科学家对我国原子分子物理学发展的影响: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对于原子分子物理学科发展的讨论以及中国原子分子物理学科发展战略形成的过程。 4、分别从原子分子物理学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专业委员会及学术刊物的创立分析了原子分子物理学科在中国的建制化过程,指出了国家需要、“科技规划”、学科建制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原子分子物理学在中国建制化的主线,即从开展相关的研究和教学活动,到被纳入国家科技规划,然后才得以设置研究机构、创办专业刊物、开展学术交流,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同时着重分析了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波谱与原子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中国原子分子物理学研究项目的资助情况。 5、对20世纪下半叶中国科学家在原子分子物理学领域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初步的疏理;论述了我国原子分子物理学研究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其特点,同时分析了其原因。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拥有大量的网购群体,“电商销售”作为一种新型的销售模式发展的尤为迅速,并具有很好的前景,商户们为了更快的获得利润,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电商销
20世纪初,数学史研究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洲。这段时期,美国数学史家最为活跃。经过不懈努力,最终确立了数学史在美国的学科地位。其中,卡约里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于1918年成为美国首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风能作为一种储量丰富的绿色资源,大大缓解了化石燃料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作为风力发电核心部件,风力发电机的设计及制造技术的提高,成为风电行业面临重大挑战。本文根据目前各类风力发电机的优点和缺点,针对具有极大应用前景的半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核心技术进行细致分析和研究,针对2.64MW半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技术要求,完成对该电机的设计和结构的优化,并对其电磁性能进行了分析和验证,主要工作如
近年来飞机中由于配电线路故障而引起的事故频繁发生,这些事故中以电弧故障造成的危害最大,因此电弧故障也是造成飞机不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了线路保护研究
Elina咨询:rn我男友有个女闺密,他们是初高中的同班同学,大学时期异校同城,是多年好友.rn在男友的眼中,那个女孩有魅力又漂亮,有很多优点.他常常会提起她;我们逛街、看电影都
期刊
无功优化是减小网损,改善电能质量,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无功优化问题主要是通过调节发电机端电压、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和无功补偿装置投切组数,达到降低网络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特点为基础,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分为人民公社时期、实行家庭承包制之后和税费改革后三个大的时期,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交—直型电力机车是大功率单相整流装置,电力机车牵引负荷是电气化铁道牵引网中的主要谐波源。牵引网的谐波谐振是其所固有的,它会造成一些危害。本文研究了牵引网谐波阻抗和
精细农业(precisionagriculture)有时也叫做数字农业,概括地讲就是综合应用现代高新科学技术,以获得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自上世纪90年